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方骖并路 > 方骖并路的成语解释

方骖并路

读音(发音): fāng cān bìng lù

详细解释(意思):犹并驾齐驱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宋书·王景文传论》:“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,倾覆之灾,庶几可免。”

示例: 及太和之辰,虽复崇尚文雅,~,多乖往辙。 ★《周书·庚信传论》

方骖并路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方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骖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并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路"的成语

方骖并路相关推荐

成语"方骖并路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方骖并路"逐字解释参考

fāng①两船相并,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。《诗经·谷风》:“就其深矣,~之舟之。”②方形,与“圆”相对。《促织》:“形若土狗,梅花翅,~首,长颈。”③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正之不容也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赤壁赋》:“不知东~之既白。”⑤区域;地方。《六则》:“有朋自远~来,不亦乐乎。”⑥方圆;周围。《归园田居》:“~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”⑦比拟;相比。《察变》:“则三古以还年代~之,犹瀼渴之水。”⑧方法;计策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以鲁肃为赞军校尉,助画~略。”⑨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旦知~也。”?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大~之家。”⑩药方;单方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请了多少名医修~配药,皆不见效。”⑾当;在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故~其盛也,举天下之豪杰。”⑿才;刚刚。《雁荡山》:“伐山取材,~有人见之。”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文~成草。”⒀正;正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王~还柱走,卒惶急不知所为。”⒁将要;就要。?涉汇》:“吾~高驰而不欧。”⒂纵横;方圆。?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今齐之地~千里。”【方技】指医、卜、星、相之术.【方士】方术之士,指古代从事仙、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。【方夏】中国。【方舆】1.指地,古代以为天圆地方,又有天为盖。2.指天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cān①三匹马驾一辆车。《诗经·采菽》:“载~载驷,君子所届。”(驷:四匹马驾一辆车。届:至;到。)②驾车时在两旁的马;骖马。《殽之战》:“释左~,以公命赠孟明。”【又】以……为骖马。《涉江》:“驾青虬兮~白螭。”【骖騑】架车时位于两旁的马。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俨~于上路,访风景于崇阿。”【骖服】驾车的马。在两边拉车的称骖,居中的驾辕者称服。傅玄《墙上难为趋》:“门有车马客,~若腾飞。”【骖乘】即陪乘。古代乘车之法,尊者居左,驭者居中,陪乘者居右,负责行车安全。战时称“车右”,平时称“骖乘”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智伯出行水,韩康子御,魏桓子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ìng①合。《六国论》:“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,~力西向。”②兼并;吞并。《过秦论》:“囊括四海之意,~吞八荒之心。”③并列;挨在一起。《与妻书》:“吾与(汝)~肩携手,低低切切。”④一并;一起。《涉江》:“腥臊~御,芳不得薄兮。”⑤连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固已贤夫~老人而芋视之者。”⑥并且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一烈士事略〉序》:“予为斯序,既痛逝者,~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。”bīng并州,古地名,在今山西太原一带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lù①道路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遂迷,不复得~。”②途径;门路。《出师表》:“以塞忠谏之~也。”③路程;路途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缘溪行,忘~之远近。”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。宋时相当于现在省;元时相当于现在的地区(市)。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~。”⑤衰败;疲惫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如必,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~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