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洞烛其奸 > 洞烛其奸的成语解释

洞烛其奸

读音(发音): dòng zhú qí jiā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洞:透彻;烛:照见;奸:奸诈。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明史·董传策传》:“嵩稔恶误国,陛下岂不洞烛其奸。”

示例:

洞烛其奸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洞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烛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其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奸"的成语

洞烛其奸相关推荐

成语"洞烛其奸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洞烛其奸"逐字解释参考

dòng①洞穴;窟窿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距~百余步,有碑仆道。”②穿通;贯穿。《狼》:“一狼~其中,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。”③透彻;深入。颜延之《阮步兵》:“阮公虽沦迹,识密监亦~。”④明亮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日影反照,室始~然。”⑤敞开。成语有“城门洞开”【洞彻】⒈清澈。⒉通达事理。【洞溢】透彻;丰富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ú(1)蜡烛:火~|洞房花~。(2)<书>照亮;照见:火光~天◇洞~其奸。(3)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,指灯泡的瓦特数(并不是烛光数),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。【烛光】发光强度的单位,一烛光旧时指直径为2.2厘米,质量为75.5克的鲸油烛,每小时燃烧7.78克,火焰高度为4.5厘米,沿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。现在指完全辐射的物体,在白金凝固点温度下,每六十分之一平方厘米面积的发光强度。【烛花】蜡烛燃烧时烛心结成的花状物。【烛泪】指蜡烛燃烧时淌下的油。【烛台】插蜡烛的器具,多用金属制成。【烛照】<书>照亮:阳光~万物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qí①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的”、“它的”、“他们的”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~心志,劳~筯骨。”《十则》:“有如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~余不足观也已。”《师说》:“郯子之徒,~贤为及孔子。”②第三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它”、“他们”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及~未既济也,请击之。”《卖油翁》:“见~发矢十中八九。”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若隐~无罪而就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”③第一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我”、“我的”。《游褒禅记》:“余亦悔~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品~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”【又】自己的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亦各言~志也。”④第二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你的”、“你们的”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故以为~爱不若燕后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“坚默然良久,曰:‘诸君各言~志。’”⑤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些”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读~书未毕,齐军万弩俱发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有蒋氏者,专~利三世矣。”《游黄山记》:“~松犹有曲挺纵横者。”【又】那样。《冯婉贞》:“吾村十里皆平原,而与之竞火器,~何能胜?”⑥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中”,“当中”。《十则》:“多闻,择~善者而从之。”《为学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~一贫,~一富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于乱石间择~一二扣之。”⑦恐怕;大概。表示推测、估计。《师说》:“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~皆出于此乎?”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~信然邪?~梦邪?~传之非其真邪?(最后一个“其”为助词,无意义。)”⑧难道,岂。表示反诘、反问。《马说》:“~真无马邪?”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~孰能讥之乎?”⑨还是。表示委婉地商量。《殽之战》:“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,吾~还也。”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吾~还也。”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“安陵君~许寡人!”⑩可要。表示期望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尔~无忘乃父志!”⑾如果;假如。表示假设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若是,孰能御之?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~极刑,曰:‘顺我,即先刺心;否则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’”⑿无实义,起调节节奏、舒缓语气等作用。《涉江》:“霰雪纷~无垠兮,云霏霏~承宇。”《答李翊书》:“俨乎~若思,茫乎~若迷。”jī①用于句未。《诗经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~,夜未央。”②用于人名。汉代有“郦食(yǐ)其”、“审食(yǐ)其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iān①邪恶;狡诈的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如使平民皆习于兵,彼知有所敌,则固已知彼其~谋而折其骄气。”②邪恶伪诈的人或事。《出师表》:“庶竭驽钝,攘除~凶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