诘诎聱牙
读音(发音): jié qū áo yá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文句艰涩,不通顺畅达。同“诘曲聱牙”。
出处(典故):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且又日鼓舞之以报章,间协助之以书籍,中之文词,虽诘诎聱牙,难于尽晓,顾究亦输入文明之利器也。”
示例:
诘诎聱牙成语接龙
第一个字为"诘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诎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聱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牙"的成语
- 雀角鼠牙
- 北门南牙
- 拨嘴撩牙
- 戴发含牙
- 钩爪锯牙
- 虎口拔牙
- 佶屈聱牙
- 诘曲聱牙
- 诘诎聱牙
- 诘屈聱牙
- 金口玉牙
- 课嘴撩牙
- 利齿能牙
- 利齿伶牙
- 俐齿伶牙
- 强嘴硬牙
- 青面獠牙
- 鼠雀之牙
- 铁面枪牙
- 铁嘴钢牙
- 舞爪张牙
- 以牙还牙
- 泽吻磨牙
诘诎聱牙相关推荐
成语"诘诎聱牙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诘诎聱牙"逐字解释参考
jié①责问;追问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主者口呿舌挢,终不敢~。”②追究;穷究。《察变》:“实则今兹所见,乃自不可穷~之变动而来。”③查办;处罚。《管子·五辅》:“~诈伪,屏谗慝。”④询问;探问。《柳毅传》:“毅~之曰:‘子何苦而自辱如上?’”【诘旦】明旦;明早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ū①弯曲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~五指而顿之。”【引】枉曲,冤枉。《吕氏春秋·壅塞》:“宋王因怒而~杀之。”②屈服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公输盘~。”③言语钝拙。《史记·李斯传》:“辨于心而~于口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áo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。《新唐书·元结传》:“彼诮以~者,为其不相从听。”②文词念着不顺口。《朱子语类》:“某尝患《尚书》难读,后来先将文义分明者读之,~讹者且未读。””【聱牙】1.文词艰涩,读不顺口。《进学解》:“周诰殷盘,佶屈~。”2.违背;抵触;不和谐。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“其间一事~,常至终身沦弃。”3.树枝长短不齐,错综突起。朱熹《枯大》:“百年蟠木老~,偃蹇春风不肯花。”【聱岈】áoyá形容山势突兀。柳宗元《晋问》:“其高壮则腾突撑拒,~郁怒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á①槽牙,泛指牙齿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~之利。”②咬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见大王之狗……投之一骨,轻起相~者,何则?有争意也。”③形状似牙齿的东西。《张衡传》:“其~机巧制,皆隐在尊中。”【牙门】⒈军营门,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。⒉同“衙门”。【牙旗】将帅的大旗。【牙牙】婴儿学语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