俐齿伶牙
读音(发音): lì chǐ líng yá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能说会道。
出处(典故): 元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,那般的俐齿伶牙。”
示例: 一个铺眉苫眼,滔滔口若悬河;一个~,喋喋舌如干将。 ★《醒世姻缘传》
俐齿伶牙成语接龙
第一个字为"俐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齿"的成语
- 不齿于人
- 切齿腐心
- 白齿青眉
- 唇齿相须
- 唇齿相依
- 唇齿之邦
- 含齿戴发
- 皓齿蛾眉
- 皓齿明眸
- 屐齿之折
- 驹齿未落
- 嚼齿穿龈
- 口齿伶俐
- 口齿生香
- 利齿能牙
- 利齿伶牙
- 俐齿伶牙
- 马齿徒长
- 马齿徒增
- 没齿不忘
- 没齿难忘
- 没齿无怨
- 切齿拊心
- 切齿痛恨
- 切齿痛心
- 噙齿戴发
- 生齿日繁
- 象齿焚身
- 龈齿弹舌
- 予齿去角
- 稚齿婑媠
第三个字为"伶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牙"的成语
- 雀角鼠牙
- 北门南牙
- 拨嘴撩牙
- 戴发含牙
- 钩爪锯牙
- 虎口拔牙
- 佶屈聱牙
- 诘曲聱牙
- 诘诎聱牙
- 诘屈聱牙
- 金口玉牙
- 课嘴撩牙
- 利齿能牙
- 利齿伶牙
- 俐齿伶牙
- 强嘴硬牙
- 青面獠牙
- 鼠雀之牙
- 铁面枪牙
- 铁嘴钢牙
- 舞爪张牙
- 以牙还牙
- 泽吻磨牙
俐齿伶牙相关推荐
成语"俐齿伶牙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俐齿伶牙"逐字解释参考
lì见下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chǐ①门牙。也泛指牙齿。《墨子·非攻》:“古者有语,唇亡则~寒。”②年岁,年龄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尽吾~。”也指马、牛等爱畜的岁数。③状如牙齿的物体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登蹑常著木履,上山则去前~,下山去其后~。”④议论,说话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平居望外遭~舌不少。”⑤提及。《师说》: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~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。”【齿豁头童】齿落发脱。形容人老的样子。陈与义《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》:“天翻地覆伤春色,~祝圣时。”【齿冷】久笑牙齿感到冷。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。《南齐书·乐颐传》:“人笑褚公,至今~。”【齿录】1.收录;叙用。《魏书·刘文晔传》:“以臣年小,不及~。2.科举时代,凡同年登科者,各具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三代,汇刻成帙,称作“齿录”。也称“同年录”。【齿舌】口舌。借指人们的非议。【齿亡舌存】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。喻以柔为贵。【齿牙馀论】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。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íng①古代的乐官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问之~州鸠。”②表演歌舞戏曲的人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及其衰也,数十~人困之。”③被役使的人。白居易《府斋感怀酬梦得》:“府~呼唤争先到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á①槽牙,泛指牙齿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~之利。”②咬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见大王之狗……投之一骨,轻起相~者,何则?有争意也。”③形状似牙齿的东西。《张衡传》:“其~机巧制,皆隐在尊中。”【牙门】⒈军营门,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。⒉同“衙门”。【牙旗】将帅的大旗。【牙牙】婴儿学语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