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直措枉
读音(发音): jǔ zhí cuò wǎng
详细解释(意思):举:选拔,任用;枉:弯曲,比喻邪恶的人;错:废置,罢黜;直:笔直,比喻正直的人。选用贤者,罢黜奸邪。
出处(典故): 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举枉错诸枉,则民服;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”
示例: 读孔圣之微言,思举直而措枉;观王珪之确论,欲激浊以扬清。 ★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十三回
举直措枉成语接龙
- 网开一面
- 忘形交
- 忘年交
- 望风而逃
- 妄作胡为
- 妄作非为
- 妄自尊大
- 妄言
- 望族
- 望月
- 妄想
- 枉然
- 望文生义
- 枉
- 望日
- 往昔
- 望梅止渴
- 往往
- 望风披靡
- 往日
- 往来如织
- 往来来往
- 往后
- 望而却步
- 往
- 望穿秋水
- 王者
- 望
- 网开三面
- 望尘莫及
第一个字为"举"的成语
- 举案齐眉
- 举不胜举
- 举步生风
- 举措不当
- 举措失当
- 举鼎拔山
- 举鼎绝膑
- 举国若狂
- 举世皆知
- 举国上下
- 举世闻名
- 举国一致
- 举例发凡
- 举世无敌
- 举世无双
- 举目千里
- 举世瞩目
- 举目无亲
- 举手加额
- 举棋不定
- 举手投足
- 举棋若定
- 举手相庆
- 举善荐贤
- 举手之劳
- 举十知九
- 举枉措直
- 举世混浊
- 举无遗策
- 举止失措
- 举贤任能
- 举止娴雅
- 举贤使能
- 举止言谈
- 举要删芜
- 举止自若
- 举一反三
- 举重若轻
- 举一废百
- 举足轻重
- 举直措枉
- 举直错枉
- 举止不凡
- 举止大方
第二个字为"直"的成语
- 不直一钱
- 不直一文
- 大直若诎
- 大直若屈
- 恶直丑正
- 刚直不阿
- 举直措枉
- 举直错枉
- 口直心快
- 理直气壮
- 例直禁简
- 挠直为曲
- 扭直作曲
- 强直自遂
- 师直为壮
- 枉直随形
- 枉直同贯
- 心直嘴快
- 心直口快
- 以直抱怨
- 以直报怨
- 正直无私
- 正直无邪
- 嘴直心快
第三个字为"措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枉"的成语
举直措枉相关推荐
成语"举直措枉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举直措枉"逐字解释参考
jǔ①举起;擎起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吾力足以~百钧。”②拿,用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吾不能~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”③举出;提出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类迩而见义远。”④起身;腾起。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兔起凫~。”⑤挂起;升起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中江~帆。”⑥推举;推荐。《陈情表》:“后刺史臣荣~臣秀才。”⑦举用;任用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莫不求忠以自为,~贤以自佐。”⑧发动;兴起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远方之能疑者,并~而争起矣。”⑨举行;实行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亡亦死,~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”⑩举动;行为动作。《谭嗣同》:“全在天津阅兵之~。”⑾攻克;攻占。《过秦论》:“南取汉中,西~巴蜀。”⑿完成;成功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何不作衣裳?莫令事不~。”⒀生育;养育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其母窃~生之。”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生男慎莫~,生女哺用脯。”⒁检举;揭发。柳宗元《时令论上》:“恤孤寡,~阿党。”⒂科举;科举考试。《柳毅传》:“有儒生柳毅者,应~下第。”【又】应举;参加科举考试。韩愈《讳辨》:“愈与李贺书,劝贺~进士。”⒃中举;考中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乙先得~,登仕路。”⒄全;整个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世皆浊而我独清。”⒅全;都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~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。”⒆尽;完。《鸿门宴》:“杀人如不能~,刑人如恐不胜。”⒇点起为;点燃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暮见火~而俱发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í①不弯曲。《劝学》:“木~中绳,輮以为轮。”②正直。《涉江》:“苟余心之端~兮,虽僻远其何伤。”③正确。《后序》:“与贵酋处二十日,争曲~。”④笔直地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争高~指,千百成峰。”⑤纵的;竖的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~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。”⑥遇到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魏之武卒,不可以~秦之锐士。”⑦通“值”,价值。《卖炭翁》:“系向牛头充炭~。”⑧通“值”,值班。《晋书·庾珉传》:“珉为侍中,~于省内。”⑨仅仅;只是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~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⑩径直;一直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侯生摄敝衣冠,~上载公子上坐。”⑾竟然;却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可为富安天下,而~为此廪廪也。”⑿简直。《序》:“则斯役之价值,~可惊天地泣鬼神。”⒀当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~夜溃围南出,驰走。”【直裰】和尚、道士穿的大领长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uò①放置;安放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~手足。”王符《潜夫论·德化》:“放之大荒之外,~之幽冥之内。”(放:驱逐。大荒:边远的地方。幽冥:昏暗的地方。)这个意义又写作“厝”。②施行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举而~之天下之民,谓之事业。”【又】处理,置办。《宋史·徽宗纪》:“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~置。”③废弃;放弃。柳宗元《断刑论》:“此刑之所以不~也。”④通“错”。交错;间杂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燕(北)[外]迫貉路,内~齐晋,崎岖强国之间,最为弱小。”zé通“笮”。压。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“李太后与争门,~指。”(指:手指。)【措大】旧称贫寒失意的读书人。【措身】也作“厝身”。安身;置身。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人贱言废,当受诛罚,征营惶怖,靡知~。”【措手】也作“厝手”。着手处理;插手。《晋书·刘弘传》:“今公私并兼,百姓无复~地。”【措意】注意;着意;留意。王充《论衡》:“用心~,何其不平也?”【措置】安放;处理。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每会见,踧躇无所~,此非所以章示群下,安臣子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ǎng①弯曲,与“直”相对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~也。”②不正直的;邪恶的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,~道速祸。”③歪曲;曲解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臧使者~用三尺,以仇一言之憾。”④冤枉;冤屈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其~民也,亦甚矣哉。”⑤委屈;降低身份。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~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⑥徒然;白白地。李白《清平调》:“云雨巫山~断肠。”【枉法】执法者出于私利或某种企图而歪曲、破坏法律。【枉驾】敬辞。屈驾;屈尊相访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