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豆塞耳
读音(发音): liǎng dòu sāi ěr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,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。
出处(典故): 《鹖冠子·天则》:“夫耳之主听,目之主明。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。”
示例: 他做事的时候非常专心,好象~,什么都听不见。
两豆塞耳成语接龙
- 尔虞我诈
- 二桃杀三士
- 二一添作五
- 耳报神
- 耳边风
- 耳旁风
- 二把刀
- 迩安远至
- 耳目闭塞
- 耳闻则诵
- 耳视目食
- 尔诈我虞
- 儿女成行
- 耳顺之年
- 耳鬓斯磨
- 儿女亲家
- 耳鬓厮磨
- 儿女情长
- 耳鬓撕磨
- 儿女心肠
- 耳聪目明
- 儿女之情
- 耳根清净
- 而今而后
- 耳红面赤
- 而立之年
- 耳后生风
- 尔汝之交
- 耳满鼻满
- 耳食之言
第一个字为"两"的成语
- 两雄不并立
- 两耳塞豆
- 两瞽相扶
- 两虎相斗
- 两败俱伤
- 两虎相争
- 两般三样
- 两肩荷口
- 两鬓如霜
- 两脚居间
- 两部鼓吹
- 两脚书橱
- 两次三番
- 两脚野狐
- 两道三科
- 两肋插刀
- 两豆塞耳
- 两两三三
- 两面二舌
- 两面三刀
- 两全其美
- 两世为人
- 两手空空
- 两鼠斗穴
- 两头白面
- 两头和番
- 两头三面
- 两头三绪
- 两相情原
- 两相情愿
- 两小无猜
- 两袖清风
- 两叶掩目
- 两意三心
第二个字为"豆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塞"的成语
- 挨山塞海
- 拔本塞原
- 拔本塞源
- 闭门塞窦
- 闭明塞聪
- 闭门塞户
- 闭目塞聪
- 闭目塞耳
- 闭目塞听
- 蔽聪塞明
- 蔽明塞聪
- 波罗塞戏
- 充天塞地
- 垂头塞耳
- 担雪塞井
- 敷衍塞责
- 汗牛塞栋
- 壶浆塞道
- 荆棘塞途
- 两耳塞豆
- 两豆塞耳
- 聊以塞责
- 漫山塞野
- 迁善塞违
- 失马塞翁
- 填街塞巷
- 屯街塞巷
- 无以塞责
- 鹰犬塞途
- 昭德塞违
- 赭衣塞路
- 钻山塞海
第四个字为"耳"的成语
- 闭目塞耳
- 不绝于耳
- 不堪入耳
- 长目飞耳
- 出口入耳
- 垂头塞耳
- 盗铃掩耳
- 盗钟掩耳
- 鼎铛有耳
- 东风过耳
- 东风马耳
- 洞心骇耳
- 顿足捩耳
- 方面大耳
- 肥头大耳
- 肥头胖耳
- 风吹马耳
- 伏首贴耳
- 俯首戢耳
- 俯首弭耳
- 俯首贴耳
- 俯首帖耳
- 隔墙有耳
- 轰雷贯耳
- 交头互耳
- 交头接耳
- 贱目贵耳
- 苦口逆耳
- 赖有此耳
- 历历在耳
- 两豆塞耳
- 聊复尔耳
- 挠腮撧耳
- 蹑足附耳
- 飘风过耳
- 秋风过耳
- 如风过耳
- 如雷贯耳
- 如雷灌耳
- 搔头摸耳
- 搔头抓耳
- 妥首帖耳
- 危言逆耳
- 嵬目鸿耳
- 言提其耳
- 言犹在耳
- 洋洋盈耳
- 游心骇耳
- 忠言逆耳
- 属垣有耳
两豆塞耳相关推荐
成语"两豆塞耳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两豆塞耳"逐字解释参考
liǎng①成双的;成对的。《卖炭翁》:“~鬓苍苍十指黑。”②二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佐之,并杀~尉。”③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与老贼势不~立。”④重量单位。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,十六为一斤。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“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~银子放在桌上。”⑤双,用于鞋袜等。《诗经·南山》:“葛屦五~。”liàng通“辆”用于车辆,车一乘为一辆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卤马牛羊十余万头,车四千余~。”【两端】⒈事物的两头;两方面。⒉模棱两可;观望不定。【两舌】言语反覆;搬弄是非。【两曜】日和月。【两造】指诉讼双方,即原、被告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òu①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,形如高脚盘子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一箪食,一~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”②豆类植物。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~燃~萁,漉豉以为汁。”③古代的容量单位,四升为一豆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齐旧四量:~、区、釜、钟。”【豆羹】⒈一豆之羹,只微少、微细。⒉豆粥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āi①边界上险要的地方。《隆中对》:“益州险~,沃野千里。”②通“赛”。祭祀名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冬~祷祠。”③通“簺”,一种赌博游戏。杜甫《今夕行》:“咸阳客舍一事无,相与博~为欢娱。”sè①阻塞;堵塞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惩北山之~,出入之迂也。”②填塞;充满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汗牛~屋,富贵家之书。”③搪塞;应付。《促织》:“留待限期,以~官责。”【塞渊】诚实而深远。【塞职】称职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ěr①耳朵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闻寡人之~者,受下赏。”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乱~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~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。如“木耳”、“银耳”③听说;耳闻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又~曩者所梦日符。”④兼词,相当于“而已”,译作“罢了”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~,非心服也。”⑤表示肯定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~。”⑥位置在两旁的。“耳门”、“耳房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