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安国泰
读音(发音): mín ān guó tài
详细解释(意思):泰:平安,安定。国家太平,人民安乐。
出处(典故): 宋·吴自牧《梦梁录·山川神》:“每岁海潮太溢,冲激州城,春秋醮祭,诏命学士院,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。”
示例: 百姓每家家庆,庆道是~,法正官清。 ★元·宫大用《垂钓七里滩》第三折
民安国泰成语接龙
- 泰平承平
- 泰初
- 泰半
- 泰山殒落
- 太重
- 泰山压卵
- 太阴
- 泰山磐石
- 泰山北斗
- 泰山
- 泰然自若
- 泰然自若
- 太轻
- 太平时世
- 太平盛世
- 太平盖世
- 太平
- 太监
- 太医
- 太过
- 太阳
- 太息
- 太古
- 太初
- 太始
- 太甚
- 太仓一粟
- 胎生
- 太阿倒持
- 抬头挺胸
第一个字为"民"的成语
- 民安物阜
- 民以食为天
- 民膏民脂
- 民生涂炭
- 民安国泰
- 民贵君轻
- 民生在勤
- 民和年丰
- 民熙物阜
- 民胞物与
- 民和年稔
- 民心不壹
- 民康物阜
- 民殷财阜
- 民保于信
- 民困国贫
- 民不堪命
- 民殷国富
- 民不聊生
- 民有菜色
- 民穷财尽
- 民穷财匮
- 民怨沸腾
- 民不畏死
- 民贼独夫
- 民生凋敝
- 民淳俗厚
- 民生国计
- 民脂民膏
- 民富国强
第二个字为"安"的成语
- 长安道上
- 民安物阜
- 心安理得
- 安安稳稳
- 不安其室
- 不安于室
- 不安于位
- 长安棋局
- 长安少年
- 迩安远至
- 各安生业
- 苟安一隅
- 久安长治
- 居安虑危
- 居安思危
- 居安资深
- 吕安题凤
- 民安国泰
- 平安无事
- 少安无躁
- 少安毋躁
- 神安气集
- 偷安旦夕
- 问安视寝
- 问安视膳
- 相安无事
- 相安相受
- 宴安酖毒
- 宴安鸠毒
- 宴安鸩毒
- 晏安酖毒
- 燕安酖毒
- 燕安鸩毒
- 于安思危
- 袁安高卧
第三个字为"国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泰"的成语
民安国泰相关推荐
成语"民安国泰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民安国泰"逐字解释参考
mín①古指奴隶,泛指庶民百姓。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~:有士~,有商~,有农~,有工~。”②人。《五蠹》:“上古之世,……~食果蓏蜯蛤,腥臊恶臭而伤腹胃,~多疾病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ān①安定;安稳;安宁;安全.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风雨不动~山。”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审容膝之易~。”②安适;安逸.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~乐也。”《琵琶行》:“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~。”③养;奉养.《曹刿论战》:“衣食所~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《论语十则》:“老者~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④抚慰;安抚.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时时为~慰,久久莫相忘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同,则宜抚之~,与结盟好。”⑤安心;习惯于.《柳敬亭传》:“敬亭亦无所不~。”⑥安置;安放.《失街亭》:“离山十里,有王平~营。”⑦怎么;哪里.《陈涉世家》:“燕雀~知鸿鹄之志哉?”⑧表处所.哪里;什么地方.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~在?”【安厝】1.安葬.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甘皇后传》:“园陵将成,~有期。”2.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.《红楼梦》:“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,~毕,亲友散去。”【安堵】安居;不受骚扰.《三圉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“百姓士民,~旧业。”也作“案堵”“按堵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ó①国家。《察今》:“故治~无法则乱。”②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察邻~之政,无如寡人用心者。”③国都;京都。《殽之战》:“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~。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则有去~怀乡,忧谗畏讥。”④地方;地域。《硕鼠》:“逝将去女,适彼乐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tài①。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之一,象天地相交、通顺,与“否”相对,表示亨通、幸运等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先嫁得府史,后嫁得郎君,否~如天地,足以荣汝身。”②大方;不吝啬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凡虑事欲孰而用才欲~。”③骄纵;奢侈。《叔向贺贫》:“及恒子,骄~奢侈。”④大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收~半之赋。”⑤通“太”。最;极。《淮南子··原道》:“~古二皇。”【又】过分;过于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不~多事乎?”【泰山北斗】语出《新唐书·韩愈传赞》:“自愈没,其言大行,学者仰之如~云。”后用以比喻某一方面负有名望为当世所敬仰的人。亦作“泰斗”、“山斗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