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民不畏死 > 民不畏死的成语解释

民不畏死

读音(发音): mín bù wèi s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

示例:

民不畏死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民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不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畏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死"的成语

民不畏死相关推荐

成语"民不畏死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民不畏死"逐字解释参考

mín①古指奴隶,泛指庶民百姓。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~:有士~,有商~,有农~,有工~。”②人。《五蠹》:“上古之世,……~食果蓏蜯蛤,腥臊恶臭而伤腹胃,~多疾病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wèi①害怕;恐惧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忧谗~讥,满目萧然。”②敬服。《李愬雪夜入蔡州》:“人人自以为必死,然~愬,莫不敢违。”③吓唬;使害怕。《汉书·广安惠王传》:“前杀昭平,反来~我。”④因害怕而自杀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“死而不吊者三:~、厌、溺。”【畏日】烈日。【畏友】品格正直端重,让人敬畏的朋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ǐ①死亡;失去生命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见其生,不忍见其~。”【又】为……而死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~国可乎?”②死去的人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先生之恩,生~而骨肉也。”③坏死的;失去知觉的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去~肌,杀三虫。”④拼死;竭尽全力的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越使~士挑战。”⑤丧失;消失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流言止焉,恶言~焉。”⑥通“尸”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