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民保于信 > 民保于信的成语解释

民保于信

读音(发音): mín bǎo yú xì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,才能受到人民拥护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左传·定公十四年》:“谚曰:‘民保于信。’吾以信义也。”

示例:

民保于信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民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保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于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信"的成语

民保于信相关推荐

成语"民保于信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民保于信"逐字解释参考

mín①古指奴隶,泛指庶民百姓。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~:有士~,有商~,有农~,有工~。”②人。《五蠹》:“上古之世,……~食果蓏蜯蛤,腥臊恶臭而伤腹胃,~多疾病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ǎo①抚养。《论贵粟疏》:“虽慈母不能~其子,君安能以有其民哉。”②保卫;保守。《隆中对》:“若跨有荆、益,~其岩阻。”《失街亭》:“倘魏兵骤至,四面围定,将何策~之。”【又】守住;保住。《原君》:“虽然,使后之为君者果能~此产业。”《谭嗣同》:“有朕位几不~。”③:保存;保全。《活板》:“升死,其印为予群从所得,至今~藏。”【又】使……安定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”④担保;保证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~为将军破之。”⑤仆役;佣工。《史记·栾布传》:“(布)穷困,赁佣于齐为酒人~。”⑥旧时户籍编制单位。⑦通“褓”。《后汉书·桓荣传》:“昔成王幼小,越在襁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ú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xìn①言语真实;诚实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~。”②实在的;真实的。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呜呼!其~然邪?”③确实;的确。《促织》:“闻之,一人飞升,仙及鸡犬,~夫!。”④相信;信任。《促织》:“成述其异,宰不~。”⑤信用。《后序》:“则直前诟虏帅失~。”⑥讲信用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者效其忠。”⑦信物;凭证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是皆不足以执~也。”⑧使者;送信的人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自可断来~,徐徐更谓之。”⑨消息;音讯。《柳毅传》:“长天茫茫,~耗莫通。”⑩快信;信件。《红楼梦》:“弟于内家~中写明,不劳吾兄多虑。”⑾任随;随意。《琵琶行》:“低眉~手续续弹。”shēn通“伸”。伸展;伸张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狼欣然从之,~足先生。”【信步】随意行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