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年尚齿
读音(发音): zūn nián shàng chǐ
详细解释(意思):年:年龄。尚:崇尚。齿:岁数。指尊重老年人。
出处(典故): 唐·令狐德棻等《周书·武帝上》:“尊年尚齿,列代弘规,序旧酬劳,哲王明范。”
示例:
尊年尚齿成语接龙
- 池鱼笼鸟
- 叱咤风云
- 吃力不讨好
- 吃粮不管事
- 吃软不吃硬
- 吃硬不吃软
- 鸱目虎吻
- 鸱视虎顾
- 鸱视狼顾
- 吃穿用度
- 吃喝玩乐
- 鸱鸦嗜鼠
- 吃惊受怕
- 鸱张门户
- 吃苦耐劳
- 鸱张鼠伏
- 吃里扒外
- 鸱张蚁聚
- 吃里爬外
- 鸱张鱼烂
- 吃哑巴亏
- 嗤之以鼻
- 吃着不尽
- 痴儿呆女
- 池鱼林木
- 驰魂宕魄
- 驰魂夺魄
- 痴男怨女
- 驰马试剑
- 池鱼幕燕
第一个字为"尊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年"的成语
- 隔年皇历
- 长年三老
- 百年不遇
- 百年大计
- 百年大业
- 百年好合
- 百年好事
- 百年难遇
- 百年树人
- 百年偕老
- 百年谐老
- 百年之柄
- 百年之好
- 百年之后
- 百年之业
- 百年之约
- 比年不登
- 十年九不遇
- 残年暮景
- 残年余力
- 长年累月
- 常年累月
- 忘年交
- 成年古代
- 成年累月
- 芳年华月
- 丰年稔岁
- 龟年鹤寿
- 龟年鹤算
- 猴年马月
- 还年却老
- 还年驻色
- 积年累岁
- 积年累月
- 九年之储
- 九年之蓄
- 经年累月
- 流年不利
- 流年似水
- 驴年马月
- 耆年硕德
- 千年一律
- 穷年累世
- 穷年累月
- 三年化碧
- 三年五载
- 三年之艾
- 少年老成
- 少年老诚
- 十年窗下
- 十年读书
- 十年寒窗
- 十年磨剑
- 十年生聚
- 天年不齐
- 天年不遂
- 天年不测
- 同年而校
- 同年而语
- 万年无疆
- 忘年之交
- 忘年之契
- 忘年之好
- 凶年饥岁
- 延年益寿
- 尧年舜日
- 一年半载
- 一年一度
- 有年无月
- 逾年历岁
- 远年近日
- 远年近岁
- 整年累月
- 尊年尚齿
第三个字为"尚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齿"的成语
- 蛾眉皓齿
- 不足挂齿
- 嗔目切齿
- 戴发含齿
- 戴眉含齿
- 斗牙拌齿
- 辅车唇齿
- 槁项没齿
- 共为唇齿
- 何足挂齿
- 黄发儿齿
- 裂眦嚼齿
- 伶牙俐齿
- 灵心慧齿
- 灵牙利齿
- 令人切齿
- 磨牙凿齿
- 明眸皓齿
- 能牙利齿
- 怒目切齿
- 蓬头历齿
- 蓬头厉齿
- 染须种齿
- 韶颜稚齿
- 搜根剔齿
- 投梭折齿
- 咬牙恨齿
- 咬牙切齿
- 朱唇皓齿
- 尊年尚齿
尊年尚齿相关推荐
成语"尊年尚齿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尊年尚齿"逐字解释参考
zūn①酒器。《张衡传》:“合盖隆起,形似酒~。”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“人生如梦,一~还酹江月。”这个意义又写作“樽”、“罇”。②尊贵;高贵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岂先贱而后~贵者乎?”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位~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。”《过秦论》:“履至~而制六合。”③遵奉;尊崇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臣欲使士大夫~尚武勇。”《论语·尧》:“~五美,屏四恶,斯可以从政矣。”④尊敬;敬重。《过秦论》:“此四君者,皆明智而忠信,宽厚而爱人,~贤而爱士。”⑤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殿上塑着一~金甲山神。”【尊驾】大驾,对皇帝的尊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nián①年景;收成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乐岁终生苦,凶~不免于死亡。”②十二个月为一年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期~之后,虽欲言,无可进者。”③年龄;年岁。《陈情表》:“行~四岁,舅夺母志。”④寿命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以残~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”⑤帝王的年号。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:“告以改~,立后。”【年伯】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,父之同年者称为年伯。泛指父辈。【年所】年次;年龄。【年兄】唐宋以来,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互相尊称年兄,也叫同年。【年祚】⒈人之寿命。⒉国之寿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àng①尊崇;崇尚;爱好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臣欲使士大夫尊~武勇。”《促织》:“宣德间,宫中~促织之戏。”②高出;超出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好仁者无以~之。”【又】特指品行超出常人,高尚。《桃花园记》:“南阳刘子骥,高~士也。”③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婚配。《汉书·卫传》:“平阳侯曹寿~武帝妹阳信长公主。”④自高自大。《张衡传》:“虽才高于世,而无骄~之情。”⑤尚且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以为布衣之交~不相欺,况大国乎?”⑥还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盖余所至,比好游者~不能十一,然视其左右,来而记之者已少。”【尚飨】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。后世祭文结语多用“尚飨”二字。【尚主】娶公主为妻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ǐ①门牙。也泛指牙齿。《墨子·非攻》:“古者有语,唇亡则~寒。”②年岁,年龄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尽吾~。”也指马、牛等爱畜的岁数。③状如牙齿的物体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登蹑常著木履,上山则去前~,下山去其后~。”④议论,说话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平居望外遭~舌不少。”⑤提及。《师说》: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~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。”【齿豁头童】齿落发脱。形容人老的样子。陈与义《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》:“天翻地覆伤春色,~祝圣时。”【齿冷】久笑牙齿感到冷。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。《南齐书·乐颐传》:“人笑褚公,至今~。”【齿录】1.收录;叙用。《魏书·刘文晔传》:“以臣年小,不及~。2.科举时代,凡同年登科者,各具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三代,汇刻成帙,称作“齿录”。也称“同年录”。【齿舌】口舌。借指人们的非议。【齿亡舌存】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。喻以柔为贵。【齿牙馀论】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。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