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唇料嘴
读音(发音): tiǎo chún liào zuǐ
详细解释(意思):摇动嘴唇。指吵嘴,争吵。同“挑牙料唇”。
出处(典故): 元·李致远《还牢末》第一折:“谁与你挑唇料嘴,辨别个谁是谁非。”
示例:
挑唇料嘴成语接龙
- 罪不可逭
- 嘴尖舌头快
- 最佳
- 最坏
- 最后
- 最后
- 最好
- 最初
- 最远
- 最小公倍数
- 最先
- 最近
- 罪有应得
- 罪行
- 罪人
- 罪孽深重
- 罪过
- 醉心
- 罪该万死
- 罪恶
- 醉生梦死
- 罪大恶极
- 醉酒
- 罪不容诛
- 醉
- 罪
- 最终
- 嘴直心快
- 罪不容诛
- 罪不胜诛
第一个字为"挑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唇"的成语
- 搬唇递舌
- 搬唇弄舌
- 薄唇轻言
- 吹唇唱吼
- 颠唇簸嘴
- 调唇弄舌
- 斗唇合舌
- 反唇相讥
- 反唇相稽
- 膏唇贩舌
- 膏唇岐舌
- 膏唇试舌
- 膏唇拭舌
- 鼓唇弄舌
- 鼓唇摇舌
- 鼓唇咋舌
- 乖唇蜜舌
- 焦唇干舌
- 焦唇敝舌
- 焦唇干肺
- 驴唇马觜
- 驴唇马嘴
- 强唇劣嘴
- 挑唇料嘴
- 铜唇铁舌
- 摇唇鼓喙
- 摇唇鼓舌
- 张唇植髭
- 朱唇粉面
- 朱唇皓齿
- 朱唇玉面
第三个字为"料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嘴"的成语
挑唇料嘴相关推荐
成语"挑唇料嘴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挑唇料嘴"逐字解释参考
tiǎo①拨;拨动。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》:“醉里~灯看剑。”【又】用条状的或用尖的东西挑出来。杜荀鹤《山中寡妇》:“时~野菜和根煮。”②挑逗;引诱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乃披甲持戟~战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以琴心~之。”tiāo担;挑。陆游《自题传神》:“担~双草屦,壁倚一乌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ún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。通称嘴唇。【唇齿】比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。【唇齿音】见〖齿唇音〗。【唇膏】口红。【唇裂】先天性畸形,上唇直着裂开,饮食不方便,说话不清楚。也叫兔唇,通称豁嘴。【唇舌】比喻言辞:这件事儿恐怕还得大费~。【唇吻】<书>嘴唇,比喻口才、言辞。【唇音】双唇音、齿唇音的统称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liào①计算;统计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夫古者不~民而知其少多。”②估计;估量。《鸿门宴》:“~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?”③料想;预料。《失街亭》:“男~街亭易取。”④材料;草料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只见草~场里火起。”⑤用于药剂丸药等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叫他们多配一~就是了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uǐ(1)口的通称:张~|闭~。(2)(~儿)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:瓶~儿|茶壶~儿|烟~儿。(3)指说话:别多~。【嘴巴】(1)<口>打嘴部附近的部位叫打嘴巴:捱了一个~。也叫嘴巴子。(2)<方>嘴:张开~。【嘴笨】不善于说话。【嘴唇】唇的通称:上~|下~。【嘴乖】<口>说话使人爱听(多指小孩儿)。【嘴尖】说话刻薄。【嘴角】上下唇两边相连的部分。【嘴紧】说话小心,不乱讲。【嘴快】有话藏不住,马上说出来。【嘴脸】面貌;脸色(贬义)。【嘴甜】说的话使人听着舒服。【嘴头】<方>(~儿)嘴(指说话时的):~儿能说会道|我是打~儿上直到心眼儿里服了你了。也叫嘴头子。【嘴稳】不随便说出泄漏秘密的话。【嘴严】嘴紧;嘴稳。【嘴硬】自知理亏而口头上不肯认错或服输。【嘴直】说话直爽。【嘴子】<方>嘴②:山~碎嘴子】<方>(1)说话絮烦:两句话能说完的事就别犯~了。(2)爱说话并且一说起来就没完的人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