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罪不胜诛 > 罪不胜诛的成语解释

罪不胜诛

读音(发音): zuì bù shèng zhū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罪大恶极,处死犹不足抵偿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词林·鼎甲常为庶常》:“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,什仅得一二。修史之卤莽,罪不胜诛矣。”

示例:

罪不胜诛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罪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不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胜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诛"的成语

罪不胜诛相关推荐

成语"罪不胜诛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罪不胜诛"逐字解释参考

zuì①罪过;犯法的行为。《出师表》:“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则治臣之~。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苟入狱,不问~之有无,心械手足,置老监,俾困苦不可忍。”②有罪的人;罪犯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近者奉辞伐~。”③过失;过错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~也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~。”④惩罚罪行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以其犯禁也,~之。”⑤归罪于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五无~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⑥犯罪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远~丰家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hèng①胜利;取胜;战胜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此所谓战~于朝廷。”②制服;克服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》:“故欲~人者,必先自胜。”③胜过;超过。《琵琶行》:“此时无声~有声。”④优美;美好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观夫巴陵~状在洞庭一湖。”⑤风景优美的地方;名胜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三面临江;倒影水中,亦占一山之~。”shēng①禁得起;受得住。《谋攻》:“将不~其忿而蚁附之。”②尽;完。《鸿门宴》:“刑人如恐不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ū①要求;索求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以敝邑褊小,介于大国,~求无时,是以不敢宁居。”②责备;谴责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。于予与何~?”③征伐;讨伐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将军身被坚执锐,伐无道,~暴秦。”④惩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~而不赏,则勤励之民不劝。”⑤杀。《鸿门宴》:“立~杀曹无伤。”【又】被杀死。《六国论》:“洎牧以谗~。”【诛求】勒索。【诛愚】愚昧迟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