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舟敌国
读音(发音): tóng zhōu dí guó
详细解释(意思):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。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
示例: 饮恨亲冤已数年,枕戈思报叹无缘。~今相遇,又隔江山路几千。 ★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六
同舟敌国成语接龙
- 国计民生
- 国无宁日
- 国家栋梁
- 国之干城
- 国步艰难
- 果不其然
- 国将不国
- 国仇家恨
- 果然如此
- 国难当头
- 国而忘家
- 果熟蒂落
- 国尔忘家
- 国破家亡
- 果刑信赏
- 国耳忘家
- 国色天香
- 果行育德
- 国富兵强
- 国色天姿
- 果于自信
- 国富民安
- 国士无双
- 裹粮坐甲
- 国富民丰
- 国泰民安
- 国富民强
- 裹尸马革
- 国无二君
- 过街老鼠
第一个字为"同"的成语
- 同文共轨
- 同病相怜
- 同胞共气
- 同敝相济
- 同尘合污
- 同仇敌慨
- 同仇敌忾
- 同船合命
- 同出一辙
- 同床各梦
- 同床共枕
- 同恶相济
- 同床异梦
- 同垂不朽
- 同恶相求
- 同德同心
- 同恶相恤
- 同德协力
- 同恶相助
- 同德一心
- 同符合契
- 同甘共苦
- 同恶共济
- 同工异曲
- 同恶相党
- 同功一体
- 同归殊涂
- 同归殊途
- 同归于尽
- 同年而校
- 同日而语
- 同年而语
- 同类相从
- 同生共死
- 同类相妒
- 同声共气
- 同声同气
- 同类相求
- 同力协契
- 同声相求
- 同利相死
- 同声相应
- 同流合污
- 同声一辞
- 同美相妒
- 同室操戈
- 同门异户
- 同堂兄弟
- 同盘而食
- 同条共贯
- 同明相照
- 同袍同泽
- 同文共规
- 同心合力
- 同气连枝
- 同心合意
- 同气相求
- 同心竭力
- 同然一辞
- 同心毕力
- 同日而道
- 同心并力
- 同心戮力
- 同日而论
- 同心敌忾
- 同心同德
- 同日而言
- 同心协德
- 同心断金
- 同心协济
- 同心共胆
- 同心协力
- 同心共济
- 同心叶力
- 同心合胆
- 同心合德
- 同源异流
- 同心一德
- 同源异派
- 同心一力
- 同舟敌国
- 同心一意
- 同舟共济
- 同休等戚
- 同休共戚
- 同舟共命
- 同舟遇风
- 同业相仇
- 同音共律
- 同忧相救
- 同浴讥裸
- 同源共流
第二个字为"舟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敌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国"的成语
- 安邦定国
- 安邦治国
- 保家卫国
- 闭关锁国
- 病民蛊国
- 病民害国
- 赤心报国
- 独立王国
- 富堪敌国
- 富可敌国
- 公忠体国
- 国将不国
- 毁家纾国
- 尽忠报国
- 精忠报国
- 经邦纬国
- 经帮纬国
- 捐躯报国
- 捐躯殉国
- 礼让为国
- 里通外国
- 破家亡国
- 破家为国
- 欺君误国
- 齐家治国
- 强兵富国
- 窃钩窃国
- 倾城倾国
- 三徙成国
- 丧权辱国
- 丧师辱国
- 杀身报国
- 上医医国
- 舍身为国
- 四战之国
- 天府之国
- 同舟敌国
- 西方净国
- 相忍为国
- 兴邦立国
- 以身报国
- 以身许国
- 以身殉国
- 隐然敌国
- 隐若敌国
- 于家为国
- 裕民足国
- 舟中敌国
- 周游列国
同舟敌国相关推荐
成语"同舟敌国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同舟敌国"逐字解释参考
tóng①相同;一样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卿廓开大计,正与孤~。”②同一。《殽之战》:“秦不哀我丧而伐吾~姓。”③一致;统一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~,则宜抚安,与结盟好。”④附和;随同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士大夫多以恤国事,~俗自媚于众为善。”⑤参与;干预。《谋攻》:“不知三军之事而~三军之政者,则军士惑矣。”⑥共同;一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今君与廉颇~列。”【同案】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。【同寮】一起任职的官吏,即“同僚”。【同年】⒈同岁;同年龄。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。⒊朋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ōu①船。《劝学》:“假~楫者,非能水也。”【又】乘船;坐船。《石钟山记》“余自齐安~行适临汝。”②环绕。《诗经·公刘》:“何以~之,维玉及瑶。”【舟楫】⒈船和浆,泛指船只。⒉比喻辅佐大臣。【舟师】⒈水军。⒉船家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í①仇敌;敌人。《殽之战》:“~不可纵。”《过秦论》:“秦人开关延~,九国之师,逡巡而不敢进。”②抵抗;抵挡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吾骑此马五岁,所以无~。”《失街亭》:“恐汝不能~之。”③相当;匹敌。《谋攻》:“~则能战之。”④攻击。《狼》:“屠大窘,恐前后受其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ó①国家。《察今》:“故治~无法则乱。”②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察邻~之政,无如寡人用心者。”③国都;京都。《殽之战》:“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~。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则有去~怀乡,忧谗畏讥。”④地方;地域。《硕鼠》:“逝将去女,适彼乐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