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鸡失羊
读音(发音): zhēng jī shī yáng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贪小失大。
出处(典故): 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八:“争鸡失羊,亡其金囊。”
示例:
争鸡失羊成语接龙
- 仰不愧天
- 阳春白雪
- 养家活口
- 扬长避短
- 养痈成患
- 养虎自贻灾
- 养虎自遗患
- 阳关道
- 阳关大道
- 阳沟
- 阳奉阴违
- 阳电
- 阳春白雪
- 阳性
- 阳世
- 阳面
- 阳历
- 阳间
- 养尊处优
- 养虎遗患
- 养虎为患
- 养兵
- 仰卧
- 仰望
- 仰人鼻息
- 仰视
- 养痈遗患
- 养痈贻患
- 仰慕
- 养痈成患
第一个字为"争"的成语
- 争多论少
- 争分夺秒
- 争风吃醋
- 争锋吃醋
- 争鸡失羊
- 争猫丢牛
- 争名夺利
- 争长竞短
- 争名竞利
- 争奇斗艳
- 争长论短
- 争前恐后
- 争短论长
- 争强斗狠
- 争强斗胜
- 争强好胜
- 争强显胜
- 争权夺利
- 争权攘利
- 争先恐后
- 争妍斗艳
第二个字为"鸡"的成语
- 杀鸡骇猴
- 打鸡骂狗
- 戴鸡佩豚
- 斗鸡养狗
- 斗鸡走狗
- 斗鸡走马
- 斗鸡走犬
- 缚鸡之力
- 家鸡野鹜
- 家鸡野雉
- 嫁鸡逐鸡
- 金鸡独立
- 金鸡消息
- 木鸡养到
- 牝鸡晨鸣
- 牝鸡牡鸣
- 牝鸡司晨
- 牝鸡司旦
- 认鸡作凤
- 杀鸡取卵
- 杀鸡为黍
- 杀鸡吓猴
- 杀鸡哧猴
- 杀鸡儆猴
- 杀鸡抹脖
- 杀鸡取蛋
- 山鸡舞镜
- 偷鸡盗狗
- 偷鸡摸狗
- 土鸡瓦狗
- 土鸡瓦犬
- 闻鸡起舞
- 雄鸡断尾
- 雄鸡夜鸣
- 鬻鸡为凤
- 宰鸡教猴
- 争鸡失羊
- 只鸡斗酒
- 只鸡絮酒
- 只鸡樽酒
- 指鸡骂狗
- 炙鸡渍酒
- 捉鸡骂狗
第三个字为"失"的成语
- 悼心失图
- 爱鹤失众
- 黯然失色
- 拔十失五
- 百不失一
- 败绩失据
- 北叟失马
- 仓皇失措
- 逞己失众
- 怛然失色
- 大惊失色
- 得马失马
- 丢魂失魄
- 动不失时
- 顿足失色
- 仿徨失措
- 顾小失大
- 顾此失彼
- 交臂失之
- 谨毛失貌
- 进退失措
- 进退失据
- 进退失踞
- 进退失所
- 进退失图
- 惊慌失措
- 惊慌失色
- 惊皇失措
- 惊惶失措
- 惊愕失色
- 惊惶失色
- 惊恐失色
- 惊魂失魄
- 酒后失言
- 举措失当
- 举止失措
- 流移失所
- 流落失所
- 流离失所
- 迷踪失路
- 泥名失实
- 樵苏失爨
- 琴瑟失调
- 轻重失宜
- 穷不失义
- 穷大失居
- 塞翁失马
- 丧身失节
- 丧魂失魄
- 少条失教
- 神龙失埶
- 失张失志
- 失张失致
- 失张失智
- 手足失措
- 寿陵失步
- 贪小失大
- 万不失一
- 亡魂失魄
- 忘恩失义
- 为小失大
- 闻雷失箸
- 惜指失掌
- 相顾失色
- 相形失色
- 哑然失笑
- 掩口失声
- 因小失大
- 引喻失义
- 援鳖失龟
- 张慌失措
- 张皇失措
- 张徨失措
- 张惶失措
- 争鸡失羊
- 逐宕失返
第四个字为"羊"的成语
争鸡失羊相关推荐
成语"争鸡失羊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争鸡失羊"逐字解释参考
zhēng①争夺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,不欲与廉颇~列。”②竞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并举而~起矣。”③争论。《后序》:“与贵酋处二十日,~曲直,屡当死。”zhèng规劝。后来写作“诤”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“以数~不合,去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ī家禽,品种很多,嘴短,上嘴稍弯曲,头部有鲜红色肉质的冠。翅膀短,不能高飞。也叫家鸡。【鸡公车】<方>独轮手推车。【鸡冠】鸡冠子。【鸡冠菜】白菜的一个品种,叶片边缘呈波浪形,多皱折,形状似鸡冠。也叫黑白菜。【鸡冠花】(1)一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披针形,穗状花序,形状象鸡冠,通常红色,供观赏。花和种子可以入药,治痢疾、痔漏等。(2)这种植物的花。【鸡冠石】见〖雄黄〗。【鸡冠子】鸡头上高起的肉冠。【鸡黄】<方>孵出不久的小鸡,身上有淡黄色的(rǒng)毛。【鸡霍乱】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病原体是鸡霍乱杆菌,症状是体温增高,排稀粪,有时带血,鸡冠青紫色,不吃食。【鸡奸】指男人与男人之间发生性行为。【鸡肋】<书>鸡的肋骨,吃着没味,扔了可惜,比喻没有多大价值、多大意思的事情(见于《三国志魏武帝纪》注)。【鸡毛掸子】掸灰尘的用具,把鸡毛扎在藤子或竹竿的一端制成。有的地区叫鸡毛帚。【鸡毛店】旧时最简陋的小客店。没有被褥,垫鸡毛取暧。【鸡毛蒜皮】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。【鸡毛信】过去须要火速传递的紧急公文、信件,就插上鸡毛,叫鸡毛信。【鸡毛帚】<方>鸡毛掸子。【鸡内金】鸡肫的内皮,黄色,多皱纹,中医用来治疗消化不良、呕吐等。【鸡皮疙瘩】因受冷或惊恐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,样子和去掉毛的鸡皮相似。【鸡虱】昆虫、身体小而扁平,浅黄色或深褐色,没有翅膀,口器发达,多寄生在鸡的羽毛中,吃羽毛,繁殖力强。鸡长了鸡虱,体重减轻,产卵减少。【鸡头】见‘芡’。【鸡头米】芡实。【鸡尾酒】用几种酒加果汁、香料等混合起来的酒,多在饮用时临时调制。【鸡尾酒会】酒会的一种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由酒搀入鲜果汁配制而成的饮料叫鸡尾酒,以这种酒招待宾客的酒会叫鸡尾酒会。在这种酒会上客人一般都站着饮食而且能随意走动,便于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。【鸡瘟】鸡的各种急性传染病,特指鸡新城疫。【鸡心】(1)上圆下尖近似心脏的形状。(2)一种鸡心形的首饰。【鸡新城疫】鸡瘟的一种,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症状是鸡冠变成紫红色或紫黑色,口鼻流黏水,排黄绿色的稀粪,腿麻痹不能起立,多数死亡。【鸡胸】因佝偻病形成的胸骨突出象鸡的胸脯的症状。【鸡血藤】藤本植物,叶子卵圆形,圆锥花序,花暗紫色,果实是荚果。茎可入药,纤维可造纸。【鸡眼】皮肤病,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小圆硬块,样子象鸡的眼睛,局部有压缩。【鸡杂】(~儿)鸡的肫、肝、心等做食物时叫鸡杂。【鸡爪疯】中医称手指、脚趾痉挛、不能伸展的病。【鸡子】<方>鸡。【鸡子儿】<口>鸡蛋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shī①丧失;失去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“尚后竟~边和。”②迷失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项王至阴陵,迷~道。”③错过;耽误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鸡豚狗彘之畜,无~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”④过错;过失。《柳毅传》:“帝知其冤而宥其~。”⑤忍不住;禁不住。杜甫《远游》:“似闻胡骑走,~喜问京华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áng(1)哺乳动物,反刍类,一般头上有一对角,分山羊、绵羊、羚羊等多种。(2)姓。<古>又同‘祥’xiáng。【羊肠小道】曲折而极窄的路(多指山路)。【羊齿】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,根茎短而粗,羽状复叶,小叶披针形,孢子囊群生在叶脉的两侧。根茎可以做驱除绦虫的药。也叫绵马。【羊痘】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由一种病毒引起,症状是体温升高,鼻腔有浆液状分泌物,身上无毛和毛稀的部分出现水疱,后来变成脓疱,结痂脱落后有疤痕。【羊肚儿手巾】<方>毛巾。【羊肚蕈】蕈的一种,菌柄浅黄色,菌盖卵形或椭圆形,面上有许多不规则多角形的窝,象羊肚。可供食用。【羊羔】小羊。【羊羹】用赤小豆粉、琼脂、砂糖等制成的一种点心。【羊工】放羊的雇工。【羊倌】(~儿)专职放羊的人。【羊毫】用羊毛做笔头的毛笔,比较柔软。【羊胡子草】多年生草本植物,有根茎,叶子细长,象羊的胡子。这种草的草皮常用来铺草坪。【羊角】<书>指弯曲而上的旋风。【羊角风】癫痫的通称。【羊毛】羊的毛,通常指用做纺织原料的。【羊毛疔】中医指头痛、寒热、状似伤寒的病,患者胸部、背部有红点,用针挑破能取出形状象羊毛的东西。发病很急,严重的很快引起死亡。【羊膜】人和哺乳动物包裹胎儿的膜,由外胚层和中胚层的一部分组成。【羊皮纸】(1)用羊皮做成的象纸的薄片,用于书写。(2)经硫酸处理而制成的纸,厚而结实,不透油和水,用来包装物品。【羊水】羊膜中的液体。羊水能使胎儿不受外界的震荡,并能减少胎儿在子宫内活动时对孕妇的剌激。【羊桃】【杨桃】(1)见〖五敛子〗。(2)<方>猕猴桃。【羊痫风】癫痫的通称。【羊踯躅】落叶灌木,叶子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背面有灰色柔毛,花冠钟状,花金黄色,有强烈的香气。是一种有毒的植物,可做杀虫剂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