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知足不辱 > 知足不辱的成语解释

知足不辱

读音(发音): zhī zú bù r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。表示不要有贪心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老子》第四十四章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《汉书·疏广传》:“吾闻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”

示例: 常言:“~。”官人宜急流勇退,为山林娱老之计。 ★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一

知足不辱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知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足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不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辱"的成语

知足不辱相关推荐

成语"知足不辱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知足不辱"逐字解释参考

zhī①知道;了解。《察今》:“故察己则可以~人。”②认识;识别。《马说》:“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~马也。”③知觉;感觉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官~止而神欲行。”④感到;觉得。《惠崇》:“春江水暖鸭先~。”⑤交好;相亲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公孙明~叔孙于齐。”⑥交情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绝宾客之~。”⑦朋友。鲍照《鲍参军集·咏双燕》:“悲歌辞旧爱,衔泪觅新~。”⑧主持。《国语·赵语》:“吾与之共~赵国之政。”zhì通“智”。智慧;聪明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,则~明而行无过矣。”【知遇】得到赏识和重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ú①脚。《劝学》:“假舆马者,非利~也,而致千里。”《郑人买履》:“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~而置之其坐。”②动物的脚。《核舟记》:“细若蚊~,钩画了了。”③器物的支撑部分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如此则荆吴之势强,鼎~之形成矣。”④充足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是其为人,哀鳏寡,恤孤独,补不~。”⑤满足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~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快然自~。”⑥足够。《鸿门宴》:“料大王士卒~以当项王乎?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兵精粮多,~以立事。”⑦值得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~为外人道也。”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~观也已。”【足下】⒈称对方的敬词。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。⒉脚下;立足的地方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rǔ①耻辱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宠~皆忘,把酒临风。”②可耻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其~人贱行也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。”③辱没;受屈辱。《马说》:“故虽有名马,只~于奴隶人之手。”④侮辱;欺辱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廷叱之,~其群臣。”⑤玷辱;辜负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屈节~命,虽生,何面目以归汉。”⑥谦词。用于客套,意思是由于自己使对方受屈辱,可译为“承蒙”、“屈尊”、“劳驾”等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曩者~赐书。”《殽之战》:“君何~讨焉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