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发文身
读音(发音): zhù fā wén shēn
详细解释(意思):削短头发,刻画其身。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。
出处(典故): 《毂梁传·哀公十三年》:“吴,夷狄之国也,祝发文身。”晋·孙绰《喻道论》:“周之泰伯远弃骨肉,托迹异域,祝发文身,存之不反,而论称至德,书著大贤。”
示例:
祝发文身成语接龙
- 神圣工巧
- 申冤吐气
- 深恶痛疾
- 身后识方干
- 伸头探脑
- 伸冤理枉
- 身败名隳
- 身败名裂
- 身不由己
- 身不由主
- 身不遇时
- 身操井臼
- 申祸无良
- 身单力薄
- 伸头缩颈
- 身当其境
- 身当矢石
- 身临其境
- 身非木石
- 身废名裂
- 身名俱败
- 身后萧条
- 身名俱灭
- 身名俱泰
- 身怀六甲
- 身名两泰
- 什物
- 身寄虎吻
- 身强力壮
- 身家性命
第一个字为"祝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发"的成语
- 被发文身
- 擢发难数
- 白发苍苍
- 白发苍颜
- 白发丹心
- 白发红颜
- 白发千丈
- 白发青衫
- 白发朱颜
- 百发百中
- 被发缨冠
- 被发左衽
- 飙发电举
- 朝发暮至
- 朝发夕至
- 初发芙蓉
- 此发彼应
- 大发慈悲
- 大发雷霆
- 大发谬论
- 大发议论
- 戴发含齿
- 戴发含牙
- 断发文身
- 断发纹身
- 奋发踔厉
- 奋发蹈厉
- 奋发图强
- 奋发有为
- 锋发韵流
- 毫发不爽
- 毫发丝粟
- 鹤发鸡皮
- 鹤发松姿
- 后发制人
- 鹤发童颜
- 涣发大号
- 黄发垂髫
- 黄发儿齿
- 黄发骀背
- 黄发台背
- 黄发鲐背
- 剪发被褐
- 剪发杜门
- 剪发披缁
- 结发夫妻
- 截发剉稾
- 截发留宾
- 解发佯狂
- 可发一噱
- 燎发摧枯
- 毛发不爽
- 毛发倒竖
- 毛发丝粟
- 毛发悚然
- 毛发耸然
- 毛发之功
- 明发不寐
- 怒发冲冠
- 披发入山
- 披发文身
- 披发缨冠
- 披发左衽
- 巧发奇中
- 生发未燥
- 十发十中
- 束发封帛
- 丝发之功
- 握发吐哺
- 握发吐飧
- 先发制人
- 削发披缁
- 新发于硎
- 衅发萧墙
- 须发皆白
- 言发祸随
- 一发破的
- 一发千钧
- 植发冲冠
- 植发穿冠
- 祝发空门
- 祝发文身
- 壮发冲冠
- 擢发莫数
第三个字为"文"的成语
- 被发文身
- 百代文宗
- 班马文章
- 表面文章
- 不立文字
- 才兼文武
- 粗通文墨
- 大块文章
- 大有文章
- 大做文章
- 道德文章
- 典章文物
- 断发文身
- 反面文章
- 黼黻文章
- 膏粱文绣
- 官样文章
- 慧业文人
- 满腹文章
- 披发文身
- 琴挑文君
- 圣神文武
- 市民文学
- 饰非文过
- 斯斯文文
- 俗下文字
- 遂非文过
- 文子文孙
- 武偃文修
- 舞弄文墨
- 一代文宗
- 质非文是
- 祝发文身
- 字顺文从
第四个字为"身"的成语
- 独善其身
- 孑然一身
- 被发文身
- 三省吾身
- 无官一身轻
- 病魔缠身
- 薄技在身
- 才广妨身
- 大胆包身
- 胆大于身
- 顶名替身
- 独善吾身
- 独善一身
- 断发文身
- 断发纹身
- 反治其身
- 粉骨糜身
- 粉骨碎身
- 忿不顾身
- 奋不顾身
- 愤不顾身
- 感遇忘身
- 黄袍加身
- 毁不危身
- 降志辱身
- 科班出身
- 立命安身
- 明哲保身
- 披发文身
- 弃智遗身
- 惹火烧身
- 人百其身
- 容头过身
- 润屋润身
- 碎骨粉身
- 退步抽身
- 吞炭漆身
- 象齿焚身
- 徇国忘身
- 养虎伤身
- 以养伤身
- 艺不压身
- 引火烧身
- 著述等身
- 祝发文身
- 著作等身
祝发文身相关推荐
成语"祝发文身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祝发文身"逐字解释参考
zhù①主持祭祀、口念祝词的人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愿三老、巫~、父老送女河上。”②向鬼神祈祷。《促织》:“巫从旁望空代~,唇吻翕辟,不知何词。”③祝愿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请~圣人,使圣人寿。”④断;剪断。《谷梁传·哀公十三年》:“~发文身。”【祝禽】指开网放禽,使之飞去。比喻给予生路。【祝予】悼念后辈死亡之词。【祝延】祝人长寿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ā①把箭射出去;发射。《卖油翁》:“见其~矢十中八九。”②出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今太子迟之,请辞决矣,遂~。”③派遣;派出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当续~人众,多载资粮。”④征发;征调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西门豹即~民凿十二渠。”⑤兴起;发生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舜~于畎亩之中。”⑥生长;长出。王维《相思》:“春来~几。”⑦发布;颁布。《殽之战》:“遂~命,遽兴姜戎。”⑧发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使人~书至赵王。”⑨发作;抒发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扼腕墓道,~其志士之悲哉。”⑩拨动;发起;起事。《张衡传》:“虽一龙~机,而七首不动。”《苏武》:“虞常等七十余人欲~。”⑾开启;打开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涂有饿殍而不知~。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图,图穷匕首见。”⑿启发;阐明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~。”⒀表现;显露;泄露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征于色,~于声。”⒁开发;发掘。《促织》:“于败丛草处,探石~穴,靡记不施。”⒂分发。《严监生和严贡生》:“知县准了状子,~房出了差来到严家。”⒃开放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~而幽香。”⒄点燃,燃放。《柳毅传》:“人以火为神圣,~一灯可燎阿房。”⒅⒈支,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弓一张,矢四~。”⒉次;下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后叩树三~,当有应者。”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發”。fà①头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尽上指冠。”②长度单位,十毫为一发。《促织》:“帘内掷一纸出,即道人意中事,无毫~爽。”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髪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én①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“纹”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长松~梓楩楠豫章。”②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黄金千斤,~车二驷,服剑一。”③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~者,太守也。”④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独其~犹可识。”⑤非军事的,与“武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⑥在身上刺花纹,叫“文身”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越人断发~身。”⑦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王既没,~不在兹乎?”⑧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“在市铜价,八十一~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”⑨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小人之过也必~。”成语有“文过饰非”。⑩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~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成语有“繁文缛节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①人或动物的躯干。《国殇》:“首~离兮心不惩。”②整个身躯。《狼》:“~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”③自身;本身;自己。《师说》:“于其~也,则耻师焉。”④亲自。《隆中对》:“将军~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”⑤一生;生命。《陟江》:“固将重昏而终~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一旦抵罪,或脱~以逃。”⑥同“娠”,身孕。《与妻书》:“且以汝之有~也,更恐不胜悲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