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胆大于身 > 胆大于身的成语解释

胆大于身

读音(发音): dǎn dà yú shēn

详细解释(意思):犹言胆大如斗。指无所忌惮。

出处(典故): 语出《旧唐书·李昭德传》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:“臣观其胆,乃大于身,鼻息所冲,上拂云汉。”

示例:

胆大于身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胆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大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于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身"的成语

胆大于身相关推荐

成语"胆大于身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胆大于身"逐字解释参考

dǎn(1)胆囊的通称。(2)(~儿)胆量:~怯|~大心细|~小如鼠|壮壮~儿。(3)装在器物内部,可以容纳水、空气等物的东西:球~|热水瓶的~。【胆矾】含有五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铜。蓝色结晶体,在干燥空气中,逐渐风化。可以制电池、颜料,又可以做媒染剂、杀虫剂。也叫蓝矾。【胆敢】竟有胆量敢于:敌人~来侵犯,坚决把它消灭光。【胆固醇】醇的一种,白色的结晶,质地软。人的胆汁、神经组织、血液中含胆固醇较多。在日光的紫外线的作用下,能变成维生素D。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。胆固醇代谢失调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石病。【胆管】肝脏的输出管,在肝脏内者为肝内胆管,至肝外汇集成胆总管,与十二指肠相连接。肝脏内生成的胆汁通过它流入十二指肠。【胆寒】害怕。【胆碱】有机化合物,是无色浆状液体,有强碱性。含在动植物体内,对脂肪代谢起重要作用。【胆力】胆量和魄力。【胆量】不怕危险的精神;勇气。【胆略】勇气和智谋:~过人。【胆囊】储存胆汗的囊状器官,长在肝脏右叶的下前方,与胆管相连接。通称胆或苦胆。【胆瓶】颈部细长而腹部大的花瓶,形状有点象胆。【胆气】胆量和气势。【胆怯】胆小;畏缩。【胆石病】胆囊内形成胆石的病。胆石是由胆固醇、胆色素、钙盐等构成的球状物,坚硬如石,能引起剧烈腹痛,有时引起黄疸。【胆识】胆量和见识。【胆胀瘟】<方>牛瘟。【胆汁】由肝脏产生的消化液,有苦味,黄褐色或绿色,储存在胆囊中。能促进脂肪的分解、皂化和吸收。【胆子】胆量:~不小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dà①与“小”相对。《鸿门宴》:“~行不顾细谨。”②重要的;重大的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~任于斯人。”③年长的;排列第一的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~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④表示范围广,数量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置酒~会宾客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~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⑤表示程度深。《董宣执法》:“帝~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”tài①通“太”,最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~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。”②通“泰”,安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~而富。”【大方】大道理。引申为专家、内行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~之家。”【大成】1.太平,和平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归之而质其大子,必得~。”2.大有成就。《老子·四十五章》:“~若缺,其用不敝。”3.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这谓集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ú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hēn①人或动物的躯干。《国殇》:“首~离兮心不惩。”②整个身躯。《狼》:“~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”③自身;本身;自己。《师说》:“于其~也,则耻师焉。”④亲自。《隆中对》:“将军~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”⑤一生;生命。《陟江》:“固将重昏而终~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一旦抵罪,或脱~以逃。”⑥同“娠”,身孕。《与妻书》:“且以汝之有~也,更恐不胜悲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