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扒耳搔腮 > 扒耳搔腮的成语解释

扒耳搔腮

读音(发音): pá ěr sāo sāi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。

出处(典故): 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不是信》:“还有一个小目的,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‘痛快’者,给他一个不舒服,使他恨得扒耳搔腮,忍不住露出本相。”

示例:

扒耳搔腮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扒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耳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搔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腮"的成语

扒耳搔腮相关推荐

成语"扒耳搔腮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扒耳搔腮"逐字解释参考

pá(1)用手或用耙子一类的工具使东西聚拢或散开。(2)<方>用手搔;抓;挠:~痒。(3)一种煨烂的烹调法:~羊肉|~白菜。另见bā。【扒糕】用荞麦面制成的凉抖食物。【扒拉】1(bāla)拨动:把钟摆~一下|把压在苗儿上的土块~开。【扒拉】2(pála)<方>用筷子把饭拨到嘴里:他~了两口饭就跑出去了。【扒搂】<轻><方>用手或工具把东西归拢在一起。【扒手】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的小偷◇政治~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ěr①耳朵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闻寡人之~者,受下赏。”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乱~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~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。如“木耳”、“银耳”③听说;耳闻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又~曩者所梦日符。”④兼词,相当于“而已”,译作“罢了”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~,非心服也。”⑤表示肯定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~。”⑥位置在两旁的。“耳门”、“耳房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āo①挠,用手指甲轻抓。《盐铁论·利议》:“议论无所依,如膝痒而~背。”②通“骚”,动乱;扰乱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凯传》:“既不爱民,务行威势,所在~扰,更为烦苛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āi两颊的下半部。【腮帮子】<口>腮。【腮颊】腮。【腮腺】两耳下部的唾液腺,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,所分泌的唾液含大量的消化酶。也叫耳下腺。参看〖唾液腺〗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