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口耳相传 > 口耳相传的成语解释

口耳相传

读音(发音): kǒu ěr xiāng chu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。

出处(典故): 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口耳相传,或逮后世。”

示例:

口耳相传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口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耳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相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传"的成语

口耳相传相关推荐

成语"口耳相传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口耳相传"逐字解释参考

kǒu①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为肥甘不足于~与?”②人口。《治平篇》:“视高、曾时~已不下五六倍。”③(一)个。用途广泛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~。”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水南十里有井数百~。”④器物的口。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~。”⑤进出的通道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彭蠡之~有石钟山焉。”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~,仿佛若有光。”⑥刀剑的刃。《水浒传》:“砍铜剁铁,刀~不卷。”⑦中医指寸脉。《史记·扁鹊见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时,右~气急。”【口面】争吵。【口浅】口快;说话直截了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ěr①耳朵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闻寡人之~者,受下赏。”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乱~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~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。如“木耳”、“银耳”③听说;耳闻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又~曩者所梦日符。”④兼词,相当于“而已”,译作“罢了”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~,非心服也。”⑤表示肯定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~。”⑥位置在两旁的。“耳门”、“耳房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xiàng①仔细看;观察。《订鬼》:“伯乐学~马。”②相貌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儿已薄禄~,幸复得此妇。”③帮助;辅助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~之,亦不能至也。”④帮助别人的人。《季氏将伐歂臾》: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用彼~矣。”⑤辅佐君王的大臣;宰相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庸人尚羞之,况于将~乎?”【又】使……当宰相。《资治通鉴·周纪一》:“魏置相,~田文。”⑥主持礼节仪式的人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宗庙之事。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~焉。”xiāng①互相。《陈情表》:“茕茕孑立,形影~吊。”②表示动作偏向一方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便可白公姥,及时~遣归。”③递相;相继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吾本寒家,世以清白~承。”【相与】⒈一起;共同。⒉交往;结交。【相得】关系融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chuán①传递;传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大喜,~以示美人及左右。”②传给;授与。《原君》:“~之子孙,受享无穷。”③传授;教授。《师说》:“师者,所以~道受业解惑也。”④流传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此世所以不~也。”⑤流传的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后世之谬其~而莫能名者,何可胜道也哉!”zhuàn①驿舍;客站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舍相如广成~舍。”②驿车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遽~不用。”(遽:驿车。)③文字记载。又常指一种文体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作七十列~。”【又】为……作传。《序》:“虽以史迁之善~游侠,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。”④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。《师说》:“六艺经~皆通习之。”【传奇】1.小说体裁之一。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。2.明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,以别于北杂剧。【传衣】传授师法;继承师业。李商隐《谢书》:“自蒙半夜~后,不羡王祥得佩刀。”【传舍】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。【传乘】古代兵车。《晋书·舆服志》:“追锋车,去小平盖,加通幰,如轺车,驾二。追锋之名,盖取其迅速也,施于戎阵之间,是为~。”(幰xiǎn:帷幔。)【传注】阐释经义的文字。韩愈《与李祕书论小功不税书》:“无乃别有所指,而~者失其宗乎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