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耳传书
读音(发音): huáng ěr chuán shū
详细解释(意思):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
出处(典故): 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俊犬,名曰黄耳,甚爱之。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,……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,犬寻路南走,遂至其家,得报还洛。其后因以为常。”
示例:
黄耳传书成语接龙
- 树倒猢孙散
- 树倒猢狲散
- 属意
- 属下
- 数不胜数
- 庶务
- 庶民
- 庶出
- 数以万计
- 数一数二
- 庶
- 竖立
- 数目
- 数量
- 竖
- 数见不鲜
- 树模
- 数典忘祖
- 树范
- 数典忘宗
- 束手就擒
- 束手就缚
- 束手待毙
- 树敌
- 束身待罪
- 树德
- 束厄局促
- 树大招风
- 戍卒
- 述说
第一个字为"黄"的成语
- 黄尘清水
- 黄道吉日
- 黄耳传书
- 黄发垂髫
- 黄发儿齿
- 黄发骀背
- 黄发台背
- 黄发鲐背
- 黄风雾罩
- 黄干黑廋
- 黄公酒垆
- 黄冠草服
- 黄冠草履
- 黄冠野服
- 黄河水清
- 黄钟大吕
- 黄绢幼妇
- 黄花晚节
- 黄钟毁弃
- 黄口孺子
- 黄齑白饭
- 黄钟瓦釜
- 黄口小儿
- 黄梁美梦
- 黄锺毁弃
- 黄梁一梦
- 黄锺瓦缶
- 黄齑淡饭
- 黄粱美梦
- 黄金时代
- 黄金时间
- 黄金世界
- 黄粱一梦
- 黄金铸象
- 黄龙痛饮
- 黄垆之痛
- 黄卷青灯
- 黄卷幼妇
- 黄麻紫泥
- 黄旗紫盖
- 黄泉之下
- 黄雀伺蝉
- 黄麻紫书
- 黄雀衔环
- 黄茅白苇
- 黄雀在后
- 黄绵袄子
- 黄人捧日
- 黄袍加身
- 黄人守日
- 黄袍加体
- 黄台之瓜
- 黄皮刮廋
- 黄汤淡水
- 黄皮寡廋
- 黄汤辣水
- 黄天焦日
- 黄童白颠
- 黄童白叟
- 黄童皓首
- 黄杨厄闰
- 黄钟长弃
第二个字为"耳"的成语
- 当耳边风
- 贵耳贱目
- 倾耳而听
- 扒耳搔腮
- 六耳不同谋
- 充耳不闻
- 垂耳下首
- 当耳旁风
- 杜耳恶闻
- 公耳忘私
- 国耳忘家
- 黄耳传书
- 惊耳骇目
- 口耳相承
- 口耳相传
- 口耳之学
- 口耳并重
- 两耳塞豆
- 赁耳佣目
- 马耳春风
- 马耳东风
- 逆耳利行
- 逆耳良言
- 逆耳之言
- 爬耳搔腮
- 倾耳细听
- 倾耳注目
- 清耳悦心
- 塞耳盗钟
- 塞耳偷铃
- 挖耳当招
- 洗耳恭听
- 洗耳拱听
- 掩耳盗铃
- 掩耳盗钟
- 掩耳偷铃
- 以耳代目
- 以耳为目
- 庸耳俗目
- 震耳欲聋
- 抓耳挠腮
- 抓耳搔腮
第三个字为"传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书"的成语
- 秉笔直书
- 史不绝书
- 徒读父书
- 伴食中书
- 闭门读书
- 闭户读书
- 博览群书
- 不刊之书
- 刺股读书
- 大书特书
- 奋笔疾书
- 奋笔直书
- 衡石程书
- 衡石量书
- 洪乔捎书
- 狐鸣鱼书
- 黄耳传书
- 黄麻紫书
- 寄雁传书
- 据鞍读书
- 临池学书
- 目不识书
- 目不知书
- 囊萤照书
- 牛角挂书
- 磬笔难书
- 磬竹难书
- 罄竹难书
- 然荻读书
- 三余读书
- 十年读书
- 识礼知书
- 识字知书
- 手不释书
- 悬石程书
- 仰屋著书
- 仰屋着书
- 映雪读书
- 映月读书
- 鱼笺雁书
- 凿楹纳书
- 凿柱取书
- 折节读书
- 枕经籍书
- 咫尺之书
- 左图右书
黄耳传书相关推荐
成语"黄耳传书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黄耳传书"逐字解释参考
huáng①黄色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~发垂髫,并怡然自得。”【又】〈名〉黄色的东西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或绾~纡紫,或揽辔褰帷。”《促织》:“蟹白栗~,备极护爱。”【又】〈形〉枯黄。《诗经·氓》:“桑之落矣,其~而陨”②黄帝的简称。《史记·韩非列传》:“归本于~老。”③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。《旧唐书·食货志》:“男女始生者为~,四岁为小十六为中,二十一为丁,六十为老。”④比喻事情落空。《红楼梦》:“又怕闹~了宝蟾之事。”【黄榜】皇帝的文告。因用黄纸书写而名。殿试后,朝廷发布的榜文也称为黄榜。【黄发】黄灵高寿的象征,因以指老人。【黄封】宫廷酿造的酒。因用黄罗帕封而名。也用以泛指美酒。【黄冠】道士的巾冠,因以为道士的别称。【黄泉】⒈地下水。⒉墓穴。迷信说法的阴间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ěr①耳朵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闻寡人之~者,受下赏。”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乱~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~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。如“木耳”、“银耳”③听说;耳闻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又~曩者所梦日符。”④兼词,相当于“而已”,译作“罢了”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~,非心服也。”⑤表示肯定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~。”⑥位置在两旁的。“耳门”、“耳房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uán①传递;传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大喜,~以示美人及左右。”②传给;授与。《原君》:“~之子孙,受享无穷。”③传授;教授。《师说》:“师者,所以~道受业解惑也。”④流传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此世所以不~也。”⑤流传的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后世之谬其~而莫能名者,何可胜道也哉!”zhuàn①驿舍;客站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舍相如广成~舍。”②驿车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遽~不用。”(遽:驿车。)③文字记载。又常指一种文体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作七十列~。”【又】为……作传。《序》:“虽以史迁之善~游侠,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。”④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。《师说》:“六艺经~皆通习之。”【传奇】1.小说体裁之一。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。2.明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,以别于北杂剧。【传衣】传授师法;继承师业。李商隐《谢书》:“自蒙半夜~后,不羡王祥得佩刀。”【传舍】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。【传乘】古代兵车。《晋书·舆服志》:“追锋车,去小平盖,加通幰,如轺车,驾二。追锋之名,盖取其迅速也,施于戎阵之间,是为~。”(幰xiǎn:帷幔。)【传注】阐释经义的文字。韩愈《与李祕书论小功不税书》:“无乃别有所指,而~者失其宗乎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ū①写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乃丹~帛曰‘陈胜王’。”②记录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余感焉,以杜君言泛讯之,众言同,于是乎~。”③文字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~。”④书法。《墨池记》:“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~,池水尽黑。”⑤信。《春望》:“烽火连三月,家~抵万金。”⑥文书;公文。《木兰诗》:“军~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”⑦书籍。《熟读精思》:“大抵观~先须熟读。”⑧指《尚书》。⑨曲艺的一类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之盱眙市中,为人说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