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塞耳偷铃 > 塞耳偷铃的成语解释

塞耳偷铃

读音(发音): sāi ěr tōu lí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。

出处(典故): 《五灯会元·雪峰存禅师法嗣》:“如此见解,即是落空亡底外道,鬼不散底死人,冥冥漠漠,无觉无知,塞耳偷铃,徒自欺诳。”

示例:

塞耳偷铃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塞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耳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偷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铃"的成语

塞耳偷铃相关推荐

成语"塞耳偷铃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塞耳偷铃"逐字解释参考

sāi①边界上险要的地方。《隆中对》:“益州险~,沃野千里。”②通“赛”。祭祀名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冬~祷祠。”③通“簺”,一种赌博游戏。杜甫《今夕行》:“咸阳客舍一事无,相与博~为欢娱。”sè①阻塞;堵塞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惩北山之~,出入之迂也。”②填塞;充满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汗牛~屋,富贵家之书。”③搪塞;应付。《促织》:“留待限期,以~官责。”【塞渊】诚实而深远。【塞职】称职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ěr①耳朵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闻寡人之~者,受下赏。”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乱~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事不目见~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②形状像耳朵的东西。如“木耳”、“银耳”③听说;耳闻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又~曩者所梦日符。”④兼词,相当于“而已”,译作“罢了”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~,非心服也。”⑤表示肯定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一也,人与我同~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~。”⑥位置在两旁的。“耳门”、“耳房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tōu①苟且;得过且过。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~生,死者长已矣。”②刻薄;不厚道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故旧不遗,则民不~。”③偷窃;偷盗。《高祖还乡》:“还酒债,~量了豆几斛。”④小偷;窃贼。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:“群~惊走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líng(1)(~儿)用金属制成的响器,最常见的是球形而下开一条口,里面放金属丸;也有钟形而里面悬着金属小锤的,振动时相击发声。此外有电铃、车铃等,形式不一。(2)铃状物:哑~|杠~|棉~。(3)蕾铃:落~。【铃铛】<轻>专指晃荡而发声的铃,球形或扁圆形而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,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,式样大小不一,有骡马带的、儿童玩的或做服饰的。【铃兰】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长椭圆形,花向下垂,形状象铃,白色。结浆果,红色,球形,可以入药。【铃医】旧时的一种民间医生。手摇铃串,游走于乡村城镇间,以卖药治病为业。也叫走方医、草泽医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