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勃然大怒 > 勃然大怒的成语解释

勃然大怒

读音(发音): bó rán dà nù

详细解释(意思):勃然: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

出处(典故): 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发怒,甲乙之间,暴风三溱拔树折木。”

示例: 周瑜听罢,~。 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四回

勃然大怒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勃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然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大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怒"的成语

勃然大怒相关推荐

成语"勃然大怒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勃然大怒"逐字解释参考

bó①盛;旺盛。《左传·庄公十一年》:“禹、汤罪己,其兴也~焉。”②猝然变色。③粉末,花粉。《齐民要术·饼法》:“干剂于腕上手挽作,勿著~。”④争斗。柳宗元《憎王孙文》:“~诤号,唶唶强强。”⑤通“渤”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东临~海。”⑥通“悖”,乖戾。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为论如此,岂不~哉。”【勃谿】争斗,争吵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rán①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火未及~,因谓之安。”②这样;那样。《鸿门宴》:“不~,籍何以至此?”③是的;对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~,诚有百姓者。’”【又】认为……对的。《促织》:“妻曰:‘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’成~之。”④用在形容或副词后,表状态,可译为“……的样子”、“地”,也可不译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蒋氏大戚,汪~出涕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森~欲搏人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快~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”⑤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,与前面的动词“如”、“若”、“犹”等呼应,表示“(像)……一样”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而半山居雾若带~。”《核舟记》:“其人视端容寂,若茶声~。”⑥然而;但是。《鸿门宴》:“~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dà①与“小”相对。《鸿门宴》:“~行不顾细谨。”②重要的;重大的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~任于斯人。”③年长的;排列第一的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~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④表示范围广,数量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置酒~会宾客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~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⑤表示程度深。《董宣执法》:“帝~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”tài①通“太”,最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~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。”②通“泰”,安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~而富。”【大方】大道理。引申为专家、内行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~之家。”【大成】1.太平,和平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归之而质其大子,必得~。”2.大有成就。《老子·四十五章》:“~若缺,其用不敝。”3.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这谓集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nù①发怒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(左公)~曰……。”②气势强盛。《柳毅传》:“则皆矫顾~步,饮龁甚异。”今有“鲜花怒放”、“狂风怒号”等短语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