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计然之策 > 计然之策的成语解释

计然之策

读音(发音): jì rán zhī cè

详细解释(意思):泛指生财致富之道。

出处(典故):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,用计然之策,修之十年而国富;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。所谓计然之策,主要指“六岁穰六岁旱”的农业循环学说,农末俱利的平籴论,以及物价观测、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“积着之理”。

示例:

计然之策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计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然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策"的成语

计然之策相关推荐

成语"计然之策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计然之策"逐字解释参考

jì①算帐;计算。《出师表》:“则汉室之隆,可~日而待也。”②账薄。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使领郡钱谷~,……以廉称。”【又】送账簿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~于季氏。”③打算;盘算;谋划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尝有罪,窃~欲亡走燕。”④计议;商量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唯大王与群臣孰~议之。”⑤计谋;计策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愿早定大~,莫用众人之议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rán①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火未及~,因谓之安。”②这样;那样。《鸿门宴》:“不~,籍何以至此?”③是的;对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~,诚有百姓者。’”【又】认为……对的。《促织》:“妻曰:‘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’成~之。”④用在形容或副词后,表状态,可译为“……的样子”、“地”,也可不译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蒋氏大戚,汪~出涕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森~欲搏人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快~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”⑤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,与前面的动词“如”、“若”、“犹”等呼应,表示“(像)……一样”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而半山居雾若带~。”《核舟记》:“其人视端容寂,若茶声~。”⑥然而;但是。《鸿门宴》:“~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cè①竹制的马鞭子。《过秦论》:“振长~而御宇内。”《马说》:“执~而临之。”②鞭打;鞭策。《马说》:“~之不以其道。”《中山狼传》:“~蹇驴,囊图书。”③竹杖;拐杖。《淮南子·夸父逐日》:“夸父弃其~。”④拄着(拐杖)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~扶老以流憩。”⑤写字的竹简;书册。也写作“册”。《王冕读书》:“执~映长明灯读之。”⑥记录;登记。《木兰诗》:“~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”⑦帝王对臣下封土、授爵及任免的文书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于是即帝位,~亮为丞相。”⑧古代政论性文体名;策论。如苏轼的《教战守~》。《海瑞传》:“即伏阙上《平黎~》。”⑨计策;计谋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之二~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《后序》:“予更欲一觇北,归而求救国之~。”【策名】指出仕做官。古代出仕做官之人,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,以表明从属。范晔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吾~汉室,死归其正。”【策士】谋士,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。柳宗元《沛国汉原庙铭》:“故曲逆起为~,辅成帝图。”(曲逆:曲逆侯陈平)【策问】汉以来科举取士,以政治、经济等设问,写在简策上,让应试者分条解答。也称“对策”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“帝乃亲临~,选补郎吏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