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血盆大口 > 血盆大口的成语解释

血盆大口

读音(发音): xuè pén dà kǒu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。也比喻剥削者、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变文《叶净能诗》:“眼如悬镜,口若血盆,毒气成云。”

示例: 原来身后有个山羊在那里吃草,却被大虫看见,扑了过去,抱住山羊,张开~,羊头吃在腹内。 ★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十九回

血盆大口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血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盆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大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口"的成语

血盆大口相关推荐

成语"血盆大口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血盆大口"逐字解释参考

xuè(1)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,暗赤或鲜红色,有腥气,由血浆、血球和血小板构成。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,收集废物送给排泄器官,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。也叫血液。(2)有血统关系的:~亲。(3)比喻刚强热烈:~性。(4)指月经。另见xiě。【血癌】见〖白血病〗。【血案】凶杀案件。【血本】旧时指经商的老本儿。【血崩】(1)子宫出血病的一种,多由子宫病变、阴道构造异常或发生癌症等引起,症状是经期中出血量正常而经期以外常有流血现象。(2)见〖崩症〗。【血泊】大滩的血。【血沉】新鲜的血液放在特制的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,静置一定时间后,红血球即从血浆中分离出来而下沉。红血球下沉的速度叫血球沉降率,通称血沉。测定血沉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。【血防】对血吸虫病的防治。【血粉】用猪、牛、羊等动物的血液制成的粉状物质,用作饲料和肥料。【血管】血液在全身中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,分动脉、静脉和毛细管。参看〖动脉〗、〖静脉〗、〖毛细管〗。【血海】形容杀人流血:~深仇(因杀人而引起的极深的仇恨)。【血汗】血和汗,象征辛勤的劳动:粮食是农民用~换来的,要十分爱惜。【血红】鲜红。【血红蛋白】血液中一种含铁和蛋白质的红色化合物,很容易与氧气或二氧化碳结合和分离。血液借血红蛋白从肺泡里吸取氧气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,又从体内各个组织把二氧化碳带回肺脏,排出体外。血液呈红色就是由于含有血红蛋白的缘故。也叫血红素或血色素。【血糊糊】(~的)形容流出的鲜血附着皮肉或物体的样子:~的伤口|地上~的一片。【血花】飞溅的鲜血。【血迹】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:~斑斑。【血浆】血液中除血球、血小板之外的部分,无色透明的液体,含有水、无机盐、营养物、激素、尿酸等。血浆经过毛细管过滤就成为组织液。【血枯病】中医指严重的贫血症。【血库】医院中储藏血液以备输血时应用的设备。【血亏】中医指贫血。【血泪】痛哭时眼睛里流出的血,比喻惨痛的遭遇:~家史。【血淋淋】(~的)(1)形容鲜血不断地流的样子。(2)比喻严酷;惨酷:~的事实|~的教训。【血脉】(1)中医指人体内的血管或血液循环。(2)血统:~相通。【血气】(1)精力:~方刚。(2)血性:有~的青年。【血亲】有血统关系的亲属。【血清】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后取得的淡黄色透明液体,在血液凝固后才能分离出来。【血清病】因注射血清而引起的过敏性的疾病,症状是关节痛、生皮疹、全身淋巴结肿大、发热等。【血球】血液中的细胞,由红骨髓、脾脏等制造出来,分白血球和红血球两种。【血肉】(1)血液和肌肉:~之躯|~模糊。(2)比喻特别密切的关系:劳动人民~相连。【血色】皮肤红润的颜色。【血书】为了表示有极大的仇恨、冤屈或决心,用自己的血写成的遗书、诉状、志愿书等。【血栓】由于动脉硬化或血管内壁损伤等原因,心脏或血管内部由少量的血液凝结成的块状物,附着在心脏或血管的内壁上。血栓可能逐渐机化而变成有机体的一部分,也可能脱落形成栓塞。【血水】流出来的稀薄的血。【血糖】血液中所含的糖,通常是葡萄糖,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淀粉和糖类。血糖能变成肝和肌肉中的糖原,也能转变成脂肪。【血统】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,如父母与子女之间,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。【血统工人】出身于工人家庭的工人(多指产业工人)。【血吸虫】寄生虫,灰白色,雌雄常合抱在一起。卵随粪便到水中,在水中孵化成毛蚴,进入钉螺体内变成尾蚴。尾蚴离开钉螺,遇到入水的人、畜就钻入皮肤,侵入体内,变成成虫。成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和肠内,引起血吸虫病。血吸虫病的症状是发热、起风疹块、腹泻、有腹水、肝和脾肿大等。血吸虫病有的地区叫罗汉病。【血吸虫病】寄生虫病之一。主要在我国长江两岸地区流行。通过皮肤接触血吸虫尾蚴而感染。虫体寄生于人肠系膜血管里。主要症状为肝脾肿大、腹胀、腹泻,患者丧失劳动能力,甚至死亡。【血洗】象用血洗了某个地方一样,形容残酷地屠杀人民。【血细胞】血液中的细胞。分红细胞、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。能随血液流动分布全身。【血象】用化验的方法把血液中所含红血球、白血球、血小板等的数目计算出来制成的图表,用做诊断的资料。【血小板】血液的组成部分之一,比血球小,形状不规则。含有凝血致活素,能帮助血液凝固。【血腥】血液的腥味,比喻屠杀的残酷。【血型】血液的类型,根据血细胞凝结现象的不同而分成O,A,B和AB四种。输血时,除O型可以输给任何型,AB型可以接受任何型外,必须用同型的血。【血性】刚强正直的气质:~汉子(有血性的人)。【血循环】血液从心脏流出,经动脉、毛细管,把氧、养料、激素等输送给全身各部组织,并把组织中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经静脉带回心脏,再经肺动脉带入肺内,进行气体交换后,经肺静脉流回心脏,如此循环不已,叫做血循环。【血压】血管中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,由于心脏收缩和主动脉壁的弹性作用而产生。心脏收缩时的最高血压叫收缩压,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舒张压。【血压计】量血压用的仪器,由橡皮袋、打气球和压力计构成。压力计通常是用水银装在带有刻度的玻璃管里制成的。【血液】(1)血①。(2)比喻主要的成分或力量等:石油是工业的~。【血衣】杀人者或被杀者的沾血的衣服。【血印】血迹。【血友病】血浆中缺少某种球蛋白的先天性疾病,特征是身体各部位(皮肤、肌肉、关节、内脏等)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受伤就出血,血液凝固时间显著延长。常发生于男性而通过女性遗传。【血缘】血统。【血缘婚】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形态。指同辈分的男女共为夫妻,不同辈分的男女间不许发生性的关系。【血晕】1(xiěyùn)受伤后皮肤未破,呈红紫色。【血晕】2(xuèyùn)中医指产后因为失血过多而晕绝的病症。【血债】指残杀人民的罪行。【血战】(1)指非常激烈的战斗:一场~。(2)进行殊死的战斗:~到底。【血肿】血管壁破裂,血液流出血管,聚积在软组织内,使局部肿胀,这种现象叫做血肿。【血渍】血迹:~斑斑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pén(~儿)盛东西或洗东西用的器具,口大,底小,多为圆形:花~儿|脸~|澡~。【盆菜】<方>盘儿菜。【盆地】被山或高地围绕着的平地。【盆景】(~儿)一种陈设品,盆中栽小巧的花草,配以小树和小山等,象真的风景一样。【盆腔】骨盆内部的空腔。膀胱和尿道等泌尿器官都在盆腔内。女子的子宫、卵巢等也在盆腔内。【盆腔炎】妇女盆腔内的生殖器官(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)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发炎的总称。常因分娩、流产及盆腔手术或月经期不注意卫生,发生感染所致。致病细菌多为链球菌、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等;结核杆菌亦可引起慢性盆腔炎。【盆汤】澡堂中设有澡盆的部分(区别于‘池汤’)。也说盆堂。【盆子】<口>盆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dà①与“小”相对。《鸿门宴》:“~行不顾细谨。”②重要的;重大的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~任于斯人。”③年长的;排列第一的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~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④表示范围广,数量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置酒~会宾客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~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⑤表示程度深。《董宣执法》:“帝~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”tài①通“太”,最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~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。”②通“泰”,安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~而富。”【大方】大道理。引申为专家、内行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~之家。”【大成】1.太平,和平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归之而质其大子,必得~。”2.大有成就。《老子·四十五章》:“~若缺,其用不敝。”3.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这谓集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kǒu①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为肥甘不足于~与?”②人口。《治平篇》:“视高、曾时~已不下五六倍。”③(一)个。用途广泛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~。”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水南十里有井数百~。”④器物的口。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~。”⑤进出的通道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彭蠡之~有石钟山焉。”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~,仿佛若有光。”⑥刀剑的刃。《水浒传》:“砍铜剁铁,刀~不卷。”⑦中医指寸脉。《史记·扁鹊见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时,右~气急。”【口面】争吵。【口浅】口快;说话直截了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