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不识抬举 > 不识抬举的成语解释

不识抬举

读音(发音): bù shí tái j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识:认识,理解;抬举:赞扬,器重。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回:“这贱人不识抬举。”

示例:

不识抬举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不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识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抬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举"的成语

不识抬举相关推荐

成语"不识抬举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不识抬举"逐字解释参考
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hí①知道;懂得。《谋攻》:“~众寡之用者胜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汝~之乎?”②认识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见不相~。”③识别;辨认。《采草药》:“八月苗未枯,采掇者易辨~耳。”④知识;见识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鄙夫寡~。”zhì①通“志”。记;记住。《论语》:“默而~之。”②通“帜”。标记;记号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公拆袄,出珠授之,封~宛然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tái(1)往上托;举:~手|~起头来◇~价。(2)共同用手或肩膀搬东西:~担架|把桌子~过来。(3)指抬杠:他们两人一谈到这个问题,~起来就没完。【抬秤】大型的杆秤,一次能称几百斤,用时从秤毫中穿上扁担或杠子,由两个人抬着。【抬杠】1〈口〉争辩:~拌嘴。有的地区也说抬杠子。【抬杠】2旧时指用杠抬运灵柩。【抬阁】民间的一种文娱活动,在木制的四方形阁子上站着或坐着两三个扮演戏曲故事的小孩儿,由人抬着走。【抬价】(~儿)指商人提高货物的价格。【抬肩】<轻>上衣从肩头到腋下的尺寸。有的地区叫抬裉(kèn)。【抬举】<轻>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:不识~。【抬裉】<方>抬肩。【抬枪】旧式火器,枪筒较粗,发射时装上火药和铁砂,枪筒放在一个人的肩上,由另一人点导火线。【抬头】1把头抬起来,比喻受压制的人或事物得到伸展。【抬头】2(1)旧时书信、公文等行文中遇到对方的名称或涉及对方时,为表示尊敬而另起一行。(2)旧时书信、公文等行文中抬头的地方。现在一般只有在单据上写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地方还叫抬头。【抬头纹】额上的皱纹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jǔ①举起;擎起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吾力足以~百钧。”②拿,用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吾不能~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”③举出;提出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类迩而见义远。”④起身;腾起。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兔起凫~。”⑤挂起;升起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中江~帆。”⑥推举;推荐。《陈情表》:“后刺史臣荣~臣秀才。”⑦举用;任用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莫不求忠以自为,~贤以自佐。”⑧发动;兴起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远方之能疑者,并~而争起矣。”⑨举行;实行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亡亦死,~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”⑩举动;行为动作。《谭嗣同》:“全在天津阅兵之~。”⑾攻克;攻占。《过秦论》:“南取汉中,西~巴蜀。”⑿完成;成功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何不作衣裳?莫令事不~。”⒀生育;养育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其母窃~生之。”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生男慎莫~,生女哺用脯。”⒁检举;揭发。柳宗元《时令论上》:“恤孤寡,~阿党。”⒂科举;科举考试。《柳毅传》:“有儒生柳毅者,应~下第。”【又】应举;参加科举考试。韩愈《讳辨》:“愈与李贺书,劝贺~进士。”⒃中举;考中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乙先得~,登仕路。”⒄全;整个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世皆浊而我独清。”⒅全;都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~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。”⒆尽;完。《鸿门宴》:“杀人如不能~,刑人如恐不胜。”⒇点起为;点燃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暮见火~而俱发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