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不言而信 > 不言而信的成语解释

不言而信

读音(发音): bù yán ér xì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。形容有崇高的威望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不言而信,不比而周。”

示例: 尧舜之世,正百官而诸侯服,去四凶而天下安,~,不怒而威。 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

不言而信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不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言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而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信"的成语

不言而信相关推荐

成语"不言而信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不言而信"逐字解释参考
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án①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ér①颊毛;胡须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深其爪,出其日,作其鏻之~。”②通“尔”你,你的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~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”③通“如”。好像《察今》:“军惊~坏都舍。”④1.表并列关系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苟粟多~财有余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黑质~白章。”2.表相承关系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扁鹊望桓侯~还走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余方心动欲还,~大声发于水上。”3.表示递进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愽学~日参省乎已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,~势力众寡又不可论。”4.表转折关系。《殽之战》:“吾见师出,~不见其入也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者甚少~靡之者甚多。”⒌表修饰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~思矣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吾恂恂~起。”⒍表假设关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攻赵,旦暮且下,~诸侯敢救赵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诸君~有意,瞻余马首可也。”⒎表因果关系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王~负赵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表恶其能~不能用也。”⒏表时间、方位、范围的界限,相当于“以”。《祭妹文》:“今~后,吾将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。”⑤表感叹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“吧”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岂不尔思,室是远~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已~!已~!今之从政者殆~!”⑥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《口技》:“俄~,百千人大呼。”《醉翁亭记》:“已~,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xìn①言语真实;诚实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~。”②实在的;真实的。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呜呼!其~然邪?”③确实;的确。《促织》:“闻之,一人飞升,仙及鸡犬,~夫!。”④相信;信任。《促织》:“成述其异,宰不~。”⑤信用。《后序》:“则直前诟虏帅失~。”⑥讲信用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者效其忠。”⑦信物;凭证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是皆不足以执~也。”⑧使者;送信的人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自可断来~,徐徐更谓之。”⑨消息;音讯。《柳毅传》:“长天茫茫,~耗莫通。”⑩快信;信件。《红楼梦》:“弟于内家~中写明,不劳吾兄多虑。”⑾任随;随意。《琵琶行》:“低眉~手续续弹。”shēn通“伸”。伸展;伸张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狼欣然从之,~足先生。”【信步】随意行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