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杜口裹足 > 杜口裹足的成语解释

杜口裹足

读音(发音): dù kǒu guǒ zú

详细解释(意思):杜口:闭住嘴;裹足:止步不前。闭着嘴不敢说,停住脚不敢走。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,远远避开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臣之所恐者,独恐臣死之后,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,是以杜口裹足,莫肯即奏耳。”

示例:

杜口裹足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杜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口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裹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足"的成语

杜口裹足相关推荐

成语"杜口裹足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杜口裹足"逐字解释参考

dù①树木名。又称棠梨,杜梨。《经诗·有杕之杜》:“有杕之~,生于道左。”②堵塞;阻塞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而又有剪发~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。”③毫无根据地随意臆造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只恐又是你的~撰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kǒu①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为肥甘不足于~与?”②人口。《治平篇》:“视高、曾时~已不下五六倍。”③(一)个。用途广泛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~。”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水南十里有井数百~。”④器物的口。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~。”⑤进出的通道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彭蠡之~有石钟山焉。”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~,仿佛若有光。”⑥刀剑的刃。《水浒传》:“砍铜剁铁,刀~不卷。”⑦中医指寸脉。《史记·扁鹊见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时,右~气急。”【口面】争吵。【口浅】口快;说话直截了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guǒ(1)(用纸、布或其他片状物)缠绕;包扎:包~|~腿|用绷带把伤口~好。(2)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:匪军撤退时,~走了几个村子的人。(3)<方>吸(奶):小孩儿一生下来就会~奶。【裹脚】1旧时汉族统治阶级所造成的一种摧残妇女身体的陋习,把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地缠住,使脚骨成为畸形。【裹脚】2<轻>旧时妇女裹脚用的长布条。也叫裹脚布。【裹腿】<轻>缠在裤子外边小腿部分的布条,士兵在行军时为了轻便有劲和防护腿部,有时缠裹腿。【裹胁】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(做坏事)。【裹挟】(1)(形势、潮流等)把人卷进去,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。(2)同〖裹胁〗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zú①脚。《劝学》:“假舆马者,非利~也,而致千里。”《郑人买履》:“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~而置之其坐。”②动物的脚。《核舟记》:“细若蚊~,钩画了了。”③器物的支撑部分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如此则荆吴之势强,鼎~之形成矣。”④充足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是其为人,哀鳏寡,恤孤独,补不~。”⑤满足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~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快然自~。”⑥足够。《鸿门宴》:“料大王士卒~以当项王乎?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兵精粮多,~以立事。”⑦值得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~为外人道也。”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~观也已。”【足下】⒈称对方的敬词。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。⒉脚下;立足的地方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