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俯首就缚 > 俯首就缚的成语解释

俯首就缚

读音(发音): fǔ shǒu jiù fù

详细解释(意思):低下头让人捆绑。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俯首就缚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俯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首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就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缚"的成语

俯首就缚相关推荐

成语"俯首就缚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俯首就缚"逐字解释参考

fǔ①屈身;低头。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仰手接飞猱,~身散马蹄。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~身倾耳以请。”②卧伏;蛰伏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蛰虫咸~在内。”③旧时公文书信中称对方行为的敬词。韩愈《上郑尚书相公启》:“伏惟~加怜察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hǒu①头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愿得将军之~以献秦王。”②首领;首脑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凡百元~,承天景命。”③物体的前部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操军方连船舰,~尾相接。”④首倡;起首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且楚~事,当令于天下。”⑤开头;开端;起始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七月二十六日至是,~尾才六日。”⑥首要;首位;第一。《韩非子·心度》:“故治民者刑胜,治之~也。”⑦告发;自首。《谭嗣同》:“苟不欲救,请至颐和园~仆而杀仆。”⑧篇。用于诗、词、文、赋等。《宋书·谢庄传》:“所著文章四百余~,行于世。”⑨面。用于旗帜。《儒林外史》:“在南京做了二十~大红缎子绣龙的旗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iù①接近;靠近;趋向。《劝学》:“木受绳则直,金~砺则利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邂逅不如意,便还~孤。”②上;上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乃谢客~车。”③就任;就职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具以表闻,辞职不~。”④参加;参与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知从郡城~童子试归。”⑤承受;接受。《殽之战》:“使归~戮于秦。”⑥择取;效法。《原君》:“去其不如舜者,~其如舜者。”⑦成就;成功。《乐羊子妻》:“当日知其所亡以~懿德。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轲自知事不~,倚柱而笑。”⑧看;观赏。《过故人庄》:“等到重阳日,还来~菊花。”⑨向;从;跟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余尝~老胥而求焉。”⑩就着;根据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然~其不忘一芋,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。”⑾即便;即使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:“~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。”⑿即,便。《红楼梦》:“至院外,~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。”【就使】即使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fù①捆绑。《左传·文公二年》:“晋襄公~秦囚,使莱驹以戈斩之。”②捆绑用的绳索。《童区寄传》:“以~背刃,力上下,得绝。”《病梅馆记》:“悉埋于地,解其棕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