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蒙解缚
读音(发音): fā méng jiě fu
详细解释(意思):发蒙:启发蒙昧;解缚:解除束缚。指启发蒙昧,解除束缚。
出处(典故): 明·唐顺之《与顾箸溪书》:“其龌龊处,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。”
示例:
发蒙解缚成语接龙
- 芙蓉并蒂
- 浮白载笔
- 伏低做小
- 付之丙丁
- 拊背扼喉
- 父慈子孝
- 蜉蝣撼大树
- 富贵逼人来
- 富贵不能淫
- 覆巢无完卵
- 附骥尾
- 夫妻反目
- 夫人裙带
- 夫荣妻贵
- 夫荣妻显
- 夫子自道
- 肤寸而合
- 夫倡妇随
- 肤见谫识
- 夫唱妇随
- 肤见謭识
- 夫负妻戴
- 肤末支离
- 夫贵妻荣
- 肤皮潦草
- 肤如凝脂
- 敷衍搪塞
- 肤受之诉
- 伏地圣人
- 肤受之愬
第一个字为"发"的成语
- 发人深省
- 发秃齿豁
- 发愤忘食
- 发引千钧
- 发号施令
- 发家致富
- 发踊冲冠
- 发奸擿伏
- 发植穿冠
- 发科打诨
- 发指眦裂
- 发聋振聩
- 发财致富
- 发蒙解缚
- 发策决科
- 发蒙解惑
- 发凡起例
- 发蒙振聩
- 发短心长
- 发奋图强
- 发蒙振落
- 发怒穿冠
- 发愤图强
- 发怒冲冠
- 发扬踔厉
- 发人深思
- 发扬蹈厉
- 发上冲冠
- 发扬光大
- 发上指冠
- 发隐擿伏
- 发棠之请
- 发政施仁
- 发屋求狸
- 发综指示
- 发踪指使
- 发宪布令
- 发踪指示
- 发硎新试
- 发纵指使
- 发言盈庭
- 发纵指示
第二个字为"蒙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解"的成语
- 浑身解数
- 壮士解腕
- 杯酒解怨
- 发蒙解缚
- 发蒙解惑
- 放心解体
- 结不解缘
- 救难解危
- 慷慨解囊
- 匡鼎解颐
- 聊以解嘲
- 马不解鞍
- 妙语解颐
- 妙语解烦
- 排患解纷
- 排难解纷
- 排忧解难
- 庖丁解牛
- 披襟解带
- 强作解人
- 螫手解腕
- 授业解惑
- 推食解衣
- 消愁解闷
- 熏风解愠
- 衣不解带
- 以酒解酲
- 饮鸩解渴
- 自我解嘲
- 自作解人
第四个字为"缚"的成语
发蒙解缚相关推荐
成语"发蒙解缚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发蒙解缚"逐字解释参考
fā①把箭射出去;发射。《卖油翁》:“见其~矢十中八九。”②出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今太子迟之,请辞决矣,遂~。”③派遣;派出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当续~人众,多载资粮。”④征发;征调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西门豹即~民凿十二渠。”⑤兴起;发生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舜~于畎亩之中。”⑥生长;长出。王维《相思》:“春来~几。”⑦发布;颁布。《殽之战》:“遂~命,遽兴姜戎。”⑧发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使人~书至赵王。”⑨发作;抒发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扼腕墓道,~其志士之悲哉。”⑩拨动;发起;起事。《张衡传》:“虽一龙~机,而七首不动。”《苏武》:“虞常等七十余人欲~。”⑾开启;打开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涂有饿殍而不知~。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图,图穷匕首见。”⑿启发;阐明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~。”⒀表现;显露;泄露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征于色,~于声。”⒁开发;发掘。《促织》:“于败丛草处,探石~穴,靡记不施。”⒂分发。《严监生和严贡生》:“知县准了状子,~房出了差来到严家。”⒃开放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~而幽香。”⒄点燃,燃放。《柳毅传》:“人以火为神圣,~一灯可燎阿房。”⒅⒈支,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弓一张,矢四~。”⒉次;下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后叩树三~,当有应者。”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發”。fà①头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尽上指冠。”②长度单位,十毫为一发。《促织》:“帘内掷一纸出,即道人意中事,无毫~爽。”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髪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éng①覆盖;遮住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以幕~之。”②蒙骗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上下相~,难与处矣。”③遭受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~世之温蠖乎?”④承受;继承。《过秦论》:“孝公既没,惠文、武、昭襄~故业。”⑤愚昧无知。《战国策·韩策》:“民非愚~也。”今有“发蒙”、“启蒙”。⑥敬辞,承蒙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昨日~教。”【蒙尘】蒙受风尘。特指皇帝逃难出走。【蒙冲】古代一种小型战船,又写作“艨艟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ě①解剖;分割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~牛。”②解开;解下。《公输》:“子墨子~带为城。”③解除;消除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今有一言,可以~燕国之患。”④溶解;溶化。《满井游记》:“于时冰皮始~,波色乍明。”⑤排解;化解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~。”⑥解围;撤围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秦军~去,遂救邯郸。”⑦解脱。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。《梅花岭记》:“谓颜太师以兵~。”⑧缓解;和解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之色少~。”⑨解释;解说。《隆中对》:“关羽、张飞等不悦,先主~之。”⑩理解;懂得。《与妻书》:“家中诸母皆通文,有不~处,望请其指教。”⑾能;合。罗隐《西施》:“西施若~倾吴国,越国亡来又是谁。”⑿见解;见识。《南史·张邵传》:“融玄义无师法,而神~过人。”⒀解便;解手。戚继光《练兵实记》:“遇夜即于厕中大小~。”⒁文体的一种,用于释疑。如韩愈的《进学解》。jiè①遣;发遣。《宋史·举志》:“天下之士屏居山林,令监司守臣~送。”②解送;押送。《水浒传》:“开封府公文只叫~活的去,却不曾教结果了他。”xiè①“懈”的古字。懈怠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夙夜匪~,以事一人。”《论衡·福虚》:“宋人有好善行者,三世不~。”②姓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ù①捆绑。《左传·文公二年》:“晋襄公~秦囚,使莱驹以戈斩之。”②捆绑用的绳索。《童区寄传》:“以~背刃,力上下,得绝。”《病梅馆记》:“悉埋于地,解其棕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