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冠草履
读音(发音): huáng guàn cǎo lǚ
详细解释(意思):粗劣的衣着。借指平民百姓。有时指草野高逸。同“黄冠草服”。
出处(典故):
示例:
黄冠草履成语接龙
- 屡教不改
- 屡试不爽
- 屡试屡验
- 屡战屡败
- 履薄临深
- 吕武操莽
- 履穿踵决
- 履机乘变
- 旅进旅退
- 履仁蹈义
- 屡变星霜
- 履霜坚冰
- 屡次三番
- 屡见不鲜
- 履霜之戒
- 履霜知冰
- 虑周藻密
- 履丝曳缟
- 率尔操觚
- 履汤蹈火
- 率尔成章
- 率马以骥
- 履舄交错
- 率兽食人
- 履险蹈危
- 率土归心
- 履险如夷
- 率土同庆
- 履险若夷
- 率土宅心
第一个字为"黄"的成语
- 黄尘清水
- 黄道吉日
- 黄耳传书
- 黄发垂髫
- 黄发儿齿
- 黄发骀背
- 黄发台背
- 黄发鲐背
- 黄风雾罩
- 黄干黑廋
- 黄公酒垆
- 黄冠草服
- 黄冠草履
- 黄冠野服
- 黄河水清
- 黄钟大吕
- 黄绢幼妇
- 黄花晚节
- 黄钟毁弃
- 黄口孺子
- 黄齑白饭
- 黄钟瓦釜
- 黄口小儿
- 黄梁美梦
- 黄锺毁弃
- 黄梁一梦
- 黄锺瓦缶
- 黄齑淡饭
- 黄粱美梦
- 黄金时代
- 黄金时间
- 黄金世界
- 黄粱一梦
- 黄金铸象
- 黄龙痛饮
- 黄垆之痛
- 黄卷青灯
- 黄卷幼妇
- 黄麻紫泥
- 黄旗紫盖
- 黄泉之下
- 黄雀伺蝉
- 黄麻紫书
- 黄雀衔环
- 黄茅白苇
- 黄雀在后
- 黄绵袄子
- 黄人捧日
- 黄袍加身
- 黄人守日
- 黄袍加体
- 黄台之瓜
- 黄皮刮廋
- 黄汤淡水
- 黄皮寡廋
- 黄汤辣水
- 黄天焦日
- 黄童白颠
- 黄童白叟
- 黄童皓首
- 黄杨厄闰
- 黄钟长弃
第二个字为"冠"的成语
- 冲冠发怒
- 冲冠怒发
- 冲冠眦裂
- 弹冠结绶
- 弹冠相庆
- 弹冠振衿
- 弹冠振衣
- 倒冠落佩
- 峨冠博带
- 凤冠霞帔
- 高冠博带
- 挂冠归去
- 挂冠求去
- 华冠丽服
- 黄冠草服
- 黄冠草履
- 黄冠野服
- 毁冠裂裳
- 甲冠天下
- 南冠楚囚
- 天冠地屦
- 衣冠楚楚
- 衣冠礼乐
- 衣冠禽兽
- 衣冠土枭
- 衣冠枭獍
- 以冠补履
- 勇冠三军
- 张冠李戴
- 整冠纳履
- 正冠李下
- 正冠纳履
第三个字为"草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履"的成语
黄冠草履相关推荐
成语"黄冠草履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黄冠草履"逐字解释参考
huáng①黄色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~发垂髫,并怡然自得。”【又】〈名〉黄色的东西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或绾~纡紫,或揽辔褰帷。”《促织》:“蟹白栗~,备极护爱。”【又】〈形〉枯黄。《诗经·氓》:“桑之落矣,其~而陨”②黄帝的简称。《史记·韩非列传》:“归本于~老。”③古代指三岁以下的幼儿。《旧唐书·食货志》:“男女始生者为~,四岁为小十六为中,二十一为丁,六十为老。”④比喻事情落空。《红楼梦》:“又怕闹~了宝蟾之事。”【黄榜】皇帝的文告。因用黄纸书写而名。殿试后,朝廷发布的榜文也称为黄榜。【黄发】黄灵高寿的象征,因以指老人。【黄封】宫廷酿造的酒。因用黄罗帕封而名。也用以泛指美酒。【黄冠】道士的巾冠,因以为道士的别称。【黄泉】⒈地下水。⒉墓穴。迷信说法的阴间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ān①帽子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新沐者必弹~。”②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。《促织》:“旋见鸡伸颈摆扑,临视,则虫集~上,力叮不释。”【辨】冠,冕,巾,弁,帽。“冠”是帽子总称。“冕”是帝王、诸侯、卿、大夫所戴的礼帽。“巾”是扎在头上的织物。“弁”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。“帽”是后起字。guàn①戴帽子。《涉江》:“带长铗之陆离兮,~切云之崔嵬。”②古代的一种礼仪,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,表示已成人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~者五六人。”③位居第一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近世寇莱公豪侈~一时。”【冠盖】官吏的衣着和车乘。引申指官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ǎo①草;草本植物的总称。《观沧海》:“树木丛生,百~丰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风吹~低见牛羊。”②荒野;草野。《后序》:“不得已,变姓名,诡踪迹,~行露宿。”③乡间;民间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况~野之无闻者欤?”④粗糙;粗劣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~具。”⑤初稿;草稿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文方成~。”⑥汉字的一种字体,流行于汉初,笔画相连,写来迅速。如“狂草”、“真草隶篆。”【草鄙】粗野鄙陋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臣南方~之人也,何足问?”【草草】1.草木茂盛的样子。苏轼《各子由记园中草木》:“君看藜与藿,生意常~。”2.忧愁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骄人好好,劳人~”3.辛苦的样子。杜甫《园人送瓜》:“园人非故侯,种此何~。”4.匆促。杜甫《送长孙九待御赴武威判官》:“闻君适万里,取别何~。”【草创】1.开始创建或创办。《汉书·终军传》:“夫天命初定,万事~。”2.起草。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~未就,会遭此祸。”【草次】1.匆忙急遽。2.露宿于草野间。【草蹙】仓猝;匆忙。【草菅】1.草茅,喻轻贱。班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其视杀人若艾~然。”(艾:通“刈”。)后称任意残杀人命为“草菅人命。”2.草野;民间。陆游《薏苡》:“呜呼!奇材从古弃~,君试求之篱落间。”【草芥】比喻轻微而无价值的东西。夏侯湛《东方朔画赞》:“戏万乘若寮友,视俦列如~。”【草具】指粗劣的食物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~。”【草莽】1.荒野。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:“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~。”2.草野;民间。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乃令重黎举夔于~之中而进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ǚ①踩;踏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天戴其苍,地~其黄。”②登;登位。《过秦论》:“吞二周而亡诸侯,~至尊而制六合。”③鞋子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揽裙脱丝~,举身赴清池。”【又】为(替)……穿上鞋子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因跪~之。”【履尾】践踏虎尾,喻处于险境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