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盲者得镜 > 盲者得镜的成语解释

盲者得镜

读音(发音): máng zhě dé jì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。也比喻埋没人才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盲者得镜,则以盖卮。”

示例:

盲者得镜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盲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者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得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镜"的成语

盲者得镜相关推荐

成语"盲者得镜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盲者得镜"逐字解释参考

máng眼睛瞎。《老子》:“五色令目~。”【引】昏暗。《荀子·赋篇》:“旦暮晦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ě①用动词、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、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,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人(人、事、情况等)”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~之可追。”②用在数词后面,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、事、物。翻译时在人、事、物名称前加“个”、“件”、“种”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数~用兵之患也。”③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,起区别作用,可译作“这样的”、“这个”等,有时不必译出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然,诚有百姓~。’”④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,表示停顿、判断,无实义。《师说》:“师~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⑤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,提示原因或条件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吾妻之美我~,私我也。”⑥用在疑问句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“呢”。《鸿门宴》:“客何为~?”⑦用在时间词后面,起语助作用,可不译。《鸿门宴》:“今~项庄舞剑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”⑧用某些比况、描写的词语后面,相当于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黔之驴》:“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~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言之,貌若甚戚~。”⑨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石之铿然有声~,所在皆是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dé①获得;得到;取得。与“失”相对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一箪食,一豆羹,~之则生,弗~则死。”《垓下之战》:“汉皆已~楚乎?”②贪求;贪得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戒之在~。”③心得;收获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古人之观于天地,……往往有~。”④得意;满足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当其欣于所遇,暂~于己,快然自足。”⑤领会;理解。《朝三暮四》:“宋有狙公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,狙亦~公之心。”⑥合适;恰当。《六国论》:“此言~之。”⑦实现;达到。《信陵君窍符救赵》:“自王以下,欲求报其父仇,莫能~。”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既~志则纵情以傲物。”⑧能;能够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项王自度不~脱。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~遍观群书。”⑨应该;应当。《鸿六宴》:“君为我呼入,吾~兄事之。”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。《琵琶行》:“十三学~琵琶成,名属教坊第一部。”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~仓皇北顾。”⑾必须。《红楼梦》:“这件事还~你去才弄的明白。”【得非】同“得无”,莫不是。【得无】副词。⒈莫非;该不会。⒉能不;怎么能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ìng(1)镜子(1):穿衣~|波平如~。(2)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做光学实验用的器具,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:花~|眼~儿|凹~|凸~|望远~|三棱~。【镜框】(~儿)在用木头、石膏等做成的框子中镶上玻璃而制成的东西,用来装相片或字画等。【镜片】光学仪器或用具上的透镜。【镜台】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。【镜铁矿】结晶的磁铁矿,光泽明亮象镜子,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,有时含少量的钛和镁。分布很广,产于火成岩中。【镜头】(1)摄影机或放映机上,由透镜组成的光学装置。用来在胶片或幕上形成影象。(2)照相的一个画面。(3)拍电影时从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止时所拍下的一系列画面。【镜匣】盛梳妆用品的匣子,其中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。【镜鱼】见‘鲳’。【镜子】(1)有光滑的平面,能照见形象的器具,古代用铜铸厚圆片磨制,现在用平面玻璃镀银或镀铝做成。(2)<口>眼镜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