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大必折
读音(发音): mò dà bì zhé
详细解释(意思):末:树梢,末梢。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。
出处(典故): 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
示例:
末大必折成语接龙
- 舍己救人
- 舌敝唇焦
- 社威擅势
- 设身处地
- 射人先射马
- 舌桥不下
- 舌战群儒
- 蛇口蜂针
- 蛇食鲸吞
- 蛇头鼠眼
- 舌敝耳聋
- 蛇蝎为心
- 舌端月旦
- 蛇蝎心肠
- 舌锋如火
- 蛇心佛口
- 舌尖口快
- 蛇影杯弓
- 舌剑唇枪
- 蛇欲吞象
- 舌挢不下
- 舍近即远
- 舍本求末
- 舍近求远
- 舍本逐末
- 舍策追羊
- 舍近务远
- 舍短取长
- 舍旧谋新
- 舍己从人
第一个字为"末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大"的成语
- 胆大心粗
- 皆大欢喜
- 笔大如椽
- 女大不中留
- 女大十八变
- 博大精深
- 才大难用
- 才大如海
- 材大难用
- 财大气粗
- 吹大法螺
- 大大咧咧
- 大大落落
- 胆大泼天
- 胆大如斗
- 胆大妄为
- 胆大心细
- 胆大心小
- 胆大心雄
- 胆大于身
- 胆大包天
- 道大莫容
- 地大物博
- 好大喜功
- 闳大不经
- 胫大于股
- 居大不易
- 苦大仇深
- 夸大其词
- 夸大其辞
- 宽大为怀
- 老大无成
- 冒大不韪
- 末大必折
- 末大不掉
- 男大当婚
- 男大当娶
- 男大须婚
- 女大当嫁
- 女大难留
- 女大须嫁
- 七大八小
- 欺大压小
- 齐大非偶
- 齐大非耦
- 穷大失居
- 树大根深
- 树大招风
- 硕大无比
- 硕大无朋
- 四大皆空
- 体大思精
- 天大地大
- 尾大不掉
- 尾大难掉
- 无大不大
- 无大无小
- 五大三粗
- 细大不捐
- 隙大墙坏
- 小大由之
- 遗大投艰
- 以大恶细
- 鱼大水小
- 张大其词
- 张大其辞
- 张大其事
- 正大光明
- 正大堂皇
- 正大堂煌
- 枝大于本
- 至大至刚
- 志大才疏
- 罪大恶极
第三个字为"必"的成语
- 哀兵必胜
- 必恭必敬
- 必躬必亲
- 剥极必复
- 操刀必割
- 川壅必溃
- 寸利必得
- 寸土必争
- 登高必赋
- 分秒必争
- 甘泉必竭
- 极则必反
- 见善必迁
- 见义必为
- 骄兵必败
- 理所必然
- 末大必折
- 日中必彗
- 日中必移
- 日中必湲
- 日中必昃
- 盛筵必散
- 事在必行
- 势在必行
- 忘战必危
- 物极必反
- 物极必返
- 先悉必具
- 信赏必罚
- 睚眦必报
- 言多必失
- 盈则必亏
- 有求必应
- 有闻必录
- 有问必答
- 知过必改
- 直木必伐
- 锱珠必较
- 锱铢必较
第四个字为"折"的成语
- 不挠不折
- 朝攀暮折
- 朝折暮折
- 榱崩栋折
- 榱栋崩折
- 东量西折
- 蠹众木折
- 浮收勒折
- 规旋矩折
- 屐齿之折
- 艰难曲折
- 椒焚桂折
- 兰摧玉折
- 末大必折
- 瓶沉簪折
- 瓶坠簪折
- 千回百折
- 千磨百折
- 强自取折
- 深文曲折
- 廷争面折
- 一波三折
- 隐晦曲折
- 迂回曲折
- 月坠花折
末大必折相关推荐
成语"末大必折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末大必折"逐字解释参考
mò①树梢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~大必折。”②事情、物件的端或尾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~。”③末尾;尽头。《核舟记》:“鲁直左手执卷~,右手指卷。”④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使天下各食其力,~技游食之民,转而缘南亩。”⑤时间或顺序在后。贾思勰《树木》:“吴~,甘橘成,岁得绢数千匹。”【末技】⒈小技。⒉指工商业。【末业】亦作“末作”、“未产”、“末事”、“末生”。古代称工商业等业为末业,与称“本业”的农业相对。【末造】⒈末世时产生。⒉不重要的东西。【末叶】⒈一个世纪或朝代的最后阶段。⒉后代子孙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à①与“小”相对。《鸿门宴》:“~行不顾细谨。”②重要的;重大的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~任于斯人。”③年长的;排列第一的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~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④表示范围广,数量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置酒~会宾客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~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⑤表示程度深。《董宣执法》:“帝~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”tài①通“太”,最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~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。”②通“泰”,安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~而富。”【大方】大道理。引申为专家、内行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~之家。”【大成】1.太平,和平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归之而质其大子,必得~。”2.大有成就。《老子·四十五章》:“~若缺,其用不敝。”3.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这谓集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ì①一定;必然。《论语十则》:“人无远虑,~有近忧。”②一定会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我见相如,~辱之。”③果真,如果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~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④一完定执行或实行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罚莫如重而~,使民畏之。”⑤坚决做到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无参验而~之者,愚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é①折断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族庖月更刀,~也。”【动】被折断。《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~。”②弯曲。《小石潭记》:“潭西南而望,斗~蛇行,明灭可见。”③拐弯;转弯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骊山北构而西~,直走咸阳。”④挫败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破其奸谋,而~其骄气。”⑤折叠。《促织》:“~藏之,归以示成。”shé损失。《失街亭》:“魏延左冲右突,不得脱身,~兵大半。”【折变】将家产财物折价变卖。【折狱】判案。【折证】双方书面对质,以验真伪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