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冒大不韪 > 冒大不韪的成语解释

冒大不韪

读音(发音): mào dà bù wěi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。同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冒大不韪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冒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大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不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韪"的成语

冒大不韪相关推荐

成语"冒大不韪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冒大不韪"逐字解释参考

mào①覆盖;遮盖。《活板》:“其上以松脂、蜡和纸灰之类~之。”②触犯;冒犯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“直~汉围西北驰去。”③顶着;冒着。《汉书·王连传》:“不宜以一国之望~险而行。”④轻率;冒失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数者用兵之患也,而操皆~行之。”⑤假充;假冒。《梅花岭记》:“是不必问其果解否也,而况~其未死之名者哉。”⑥贪求;贪污。《汉书·卫青传》:“贪于饮食,~于货贿。”mò见“冒顿”。【冒没】⒈轻率不顾其他。⒉贪图。【冒颜】掩面以示,自惭之意。【冒顿】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dà①与“小”相对。《鸿门宴》:“~行不顾细谨。”②重要的;重大的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~任于斯人。”③年长的;排列第一的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~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④表示范围广,数量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置酒~会宾客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~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⑤表示程度深。《董宣执法》:“帝~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”tài①通“太”,最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~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。”②通“泰”,安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~而富。”【大方】大道理。引申为专家、内行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~之家。”【大成】1.太平,和平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归之而质其大子,必得~。”2.大有成就。《老子·四十五章》:“~若缺,其用不敝。”3.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这谓集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wěi①是;对。常常“不韪”连用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犯五不~,而以伐人,其丧师也,不亦宜乎。”②美;善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京室密清,罔有不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