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大堂皇
读音(发音): zhèng dà táng huáng
详细解释(意思):犹言堂堂正正。同“正大堂煌”。
出处(典故): 清·陈朗《雪月梅》第三十七回:“传旨不必誊正,即命内监将草稿取上御案观览,但见字字龙蛇,行行珠玉,铿锵金石之音,正大堂皇之体。”
示例: 他~地叙述了一番事情的经过。 ★沙汀《淘金记》二五
正大堂皇成语接龙
- 荒淫无耻
- 皇天后土
- 荒淫无道
- 黄尘清水
- 荒淫无度
- 黄道吉日
- 慌不择路
- 黄耳传书
- 慌慌张张
- 荒诞不经
- 黄发垂髫
- 慌手慌脚
- 黄发儿齿
- 荒诞无稽
- 慌手忙脚
- 黄发骀背
- 荒谬绝伦
- 黄发台背
- 慌作一团
- 荒时暴月
- 黄发鲐背
- 慌做一团
- 黄风雾罩
- 皇亲国戚
- 荒唐无稽
- 黄干黑廋
- 荒无人烟
- 黄公酒垆
- 黄冠草服
- 黄冠草履
第一个字为"正"的成语
- 正本清源
- 正法眼藏
- 正法直度
- 正冠李下
- 正冠纳履
- 正本澄源
- 正己守道
- 正襟危坐
- 正大光明
- 正经八百
- 正大堂皇
- 正经八板
- 正大堂煌
- 正经八本
- 正儿巴经
- 正理平治
- 正名定分
- 正身率下
- 正言直谏
- 正明公道
- 正身明法
- 正颜厉色
- 正气凛然
- 正身清心
- 正正经经
- 正人君子
- 正声雅音
- 正正气气
- 正容亢色
- 正始之音
- 正正堂堂
- 正色敢言
- 正视绳行
- 正正之旗
- 正色厉声
- 正心诚意
- 正直无私
- 正色危言
- 正言不讳
- 正直无邪
- 正色直绳
- 正言厉色
- 正中己怀
- 正色直言
- 正言厉颜
- 正中下怀
第二个字为"大"的成语
- 胆大心粗
- 皆大欢喜
- 笔大如椽
- 女大不中留
- 女大十八变
- 博大精深
- 才大难用
- 才大如海
- 材大难用
- 财大气粗
- 吹大法螺
- 大大咧咧
- 大大落落
- 胆大泼天
- 胆大如斗
- 胆大妄为
- 胆大心细
- 胆大心小
- 胆大心雄
- 胆大于身
- 胆大包天
- 道大莫容
- 地大物博
- 好大喜功
- 闳大不经
- 胫大于股
- 居大不易
- 苦大仇深
- 夸大其词
- 夸大其辞
- 宽大为怀
- 老大无成
- 冒大不韪
- 末大必折
- 末大不掉
- 男大当婚
- 男大当娶
- 男大须婚
- 女大当嫁
- 女大难留
- 女大须嫁
- 七大八小
- 欺大压小
- 齐大非偶
- 齐大非耦
- 穷大失居
- 树大根深
- 树大招风
- 硕大无比
- 硕大无朋
- 四大皆空
- 体大思精
- 天大地大
- 尾大不掉
- 尾大难掉
- 无大不大
- 无大无小
- 五大三粗
- 细大不捐
- 隙大墙坏
- 小大由之
- 遗大投艰
- 以大恶细
- 鱼大水小
- 张大其词
- 张大其辞
- 张大其事
- 正大光明
- 正大堂皇
- 正大堂煌
- 枝大于本
- 至大至刚
- 志大才疏
- 罪大恶极
第三个字为"堂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皇"的成语
正大堂皇相关推荐
成语"正大堂皇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正大堂皇"逐字解释参考
zhèng①不偏;不斜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惧谗邪,则思~身以黜恶。”②正常;正当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今天时顺~,死者尚稀。”③规律;道理。《张衡传》:“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~。”④公正;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邪曲之害公也,方~之不容也。”⑤作为主体的,与“副”相对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而十四司~副郎好事者。”⑥恰好;正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便利此月内,六合~相应。”⑦表示状态的持续、动作的进行。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~单。”zhēng正月,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~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à①与“小”相对。《鸿门宴》:“~行不顾细谨。”②重要的;重大的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~任于斯人。”③年长的;排列第一的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~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④表示范围广,数量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置酒~会宾客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~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⑤表示程度深。《董宣执法》:“帝~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”tài①通“太”,最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~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。”②通“泰”,安定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~而富。”【大方】大道理。引申为专家、内行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~之家。”【大成】1.太平,和平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归之而质其大子,必得~。”2.大有成就。《老子·四十五章》:“~若缺,其用不敝。”3.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这谓集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táng①正屋。古代房屋阶上室外叫堂,堂后叫室。《察今》:“故审~下之阴,而知日月之行,阴阳之变。”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拜夫人于~上。”②朝堂;殿堂。《木兰诗》:“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~。”③公堂;官吏办公的地方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“退~至密室,令从人退去,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。”《君子国》:“终日屈膝公~,亦不顾及颜面。”《严监行和严贡生》:“汤知县正要退~,见两个人进来喊冤。”④尊称别人的母亲,如“令堂”。⑤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,如“堂兄弟”、“堂伯父”等。【堂奥】房屋的深处,比喻深奥精微的道理或境界。【堂官】⒈明清时中央各衙门的长官。⒉旧时茶馆、饭馆、酒店等行业的服务人员,也写作“堂倌”。【堂萱】指母亲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uáng①大。《诗经·皇矣》:“~矣上帝,临下有赫。”②对已故长辈的尊称。《离骚》:“~览揆余初度兮,肇赐余以嘉名。”③君主;皇帝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王子~孙,辞楼下殿。”④传说中的雌凤,后写作“凰”。《涉江》:“鸾鸟凤~,日以远兮。”⑤通“遑”。闲暇;闲空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二年》:“不~启处。”⑥通“况”,况且。《尚书大传·甫刑》:“君子之于人也,有其语也,无不听者;~于听狱乎?”【皇古】远古。【皇皇】⒈堂皇,盛大的样子。⒉光明的样子。⒊四通八达的样子。⒋通“惶惶”,心神不安的样子。⒌通“遑遑”,心神不安的样子。⒍匆忙的样子。【皇祇】⒈地神。⒉天地之神。【皇穹】指天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