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一秉至公 > 一秉至公的成语解释

一秉至公

读音(发音): yī bǐng zhì gō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秉:掌握、主持;至:极、最。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。形容大公无私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,委差委缺,仍旧是一秉至公。”

示例:

一秉至公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一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秉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至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公"的成语

一秉至公相关推荐

成语"一秉至公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一秉至公"逐字解释参考

yī①。《狼》:“~屠晚归。”②一边;一面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~觞~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③同一;一样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~也。”④看作一样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固知~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”⑤统一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六王毕,四海~。”⑥专一。《劝学》:“用心~也。”⑦全;一概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而或长烟~空,皓月千里。”⑧一旦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诚~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。”⑨才;刚刚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初~交战,操军不利。”⑩初次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鼓作气。”【一旦】⒈有一天。⒉一时;忽然。⒊形容时间很短。【一何】多么。【一力】⒈协力。⒉竭力。【一体】关系密切,如同一个整体。一样,相同。【一昨】前些日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ǐng①禾束,成把的禾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田》:“彼有遗~,此有滞穗。”【引】把,束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或取一编菅焉,或取一~秆焉。”②持;手拿着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伯昌号哀,~鞭作牧。”③执掌;操持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忧心如醒,谁~国成?”④遵循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吾~君以杀太子,吾不忍。”⑤古代容量单位,十六斛为一秉。⑥通“柄”,权柄.《管子·小匡》:“治国不失~。”【秉彝】依照常情,常理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民之~,好是懿德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ì①来到;到达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~焉。”②达到顶点。《订鬼》:“二者用精~矣。”③周到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~,不敢出一言以复。”④极;最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“寡助之~,亲戚畔之。”⑤至于。《原君》:“~桀、纣之暴,犹谓汤、武不当诛之。”【至如】至于,用于举例或表示别提一事。【至于】⒈达到。⒉达到……的结局。⒊连词,表示别提一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gōng①公家的;公共的。《礼记·大同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~。”《原君》:“天下有~利而莫或兴之。有~害而或除之”②公正;无私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邪曲之害~也。”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无患有词之不~。”《诫兄子严敦书》:“谦约节敛,廉~有威。”③公然;公开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残贼~行,莫之或止。”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惟予之~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。”④古代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,后成为诸侯的代称。【又】泛指显贵爵位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十年春,齐师伐我,~(鲁庄公)将战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故天子听政,使~卿至于列士献诗。”⑤对男子的尊称。《邹忌讽齐五纳谏》:“我孰与城北徐~美?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~等遇雨,皆已失期。”《滕王格序》:“都督阎~之雅望,棨戟遥临。”⑥丈夫的父亲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便可白~姥,及时相遣归。”【公车】⒈兵车。⒉官车。⒊汉代官署名。卫尉的下属机构,设公车令,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。臣民上书和征召,都由公车接待。【公案】⒈官府的案牍。⒉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。⒊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,如官府判案。因此也称公案。⒋话本故事分类之一,后又演变为“公案小说”、“公案戏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