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一面之款 > 一面之款的成语解释

一面之款

读音(发音): yī miàn zhī kuǎn

详细解释(意思):谓只见过一面,了解不深。同“一面之交”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宋书·诸叔度传》:“还至都,凡诸旧及有一面之款,无不厚加赠遗。”

示例:

一面之款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一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面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款"的成语

一面之款相关推荐

成语"一面之款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一面之款"逐字解释参考

yī①。《狼》:“~屠晚归。”②一边;一面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~觞~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③同一;一样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~也。”④看作一样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固知~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”⑤统一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六王毕,四海~。”⑥专一。《劝学》:“用心~也。”⑦全;一概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而或长烟~空,皓月千里。”⑧一旦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诚~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。”⑨才;刚刚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初~交战,操军不利。”⑩初次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鼓作气。”【一旦】⒈有一天。⒉一时;忽然。⒊形容时间很短。【一何】多么。【一力】⒈协力。⒉竭力。【一体】关系密切,如同一个整体。一样,相同。【一昨】前些日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miàn①脸。《彭祖面长》:“不敢笑陛下,实笑彭祖~长。”②面向;面对着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~山而居。”③当面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群臣吏民能~刺寡人之过者。”④方位;方面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闻汉军四~皆楚歌。”⑤平面;表面。《活板》:“药稍熔,则以一平板按其~,则字平如砥。”⑥《宋书·何承天传》:“上又赐银筝一~。”【面壁】⒈面对墙壁静坐,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。⒉佛教指修行。【面墙】喻不学,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。【面首】本指壮美的男子,引申为妇人的男妾、男宠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kuǎn①真诚;诚意。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莫能申其忠~。”②款待;殷勤招待。《柳毅传》:“因命酌互举,以~人事。”③叩;敲。《吕氏春秋·爱士》:“夜~门而谒。”④缓;慢。梅尧臣《送胥裴二子回马上作》:“岂惟游子倦,疲马行亦~。”⑤条款;条目。《元曲选·神奴儿》:“现如今暴骨停尸,是坐着那一~罪犯招因?”⑥款式;规格。《促织》:“即捕得三两头,又劣弱不中于~。”⑦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。《聊斋志异·司文郎》:“又有金爵,类多镌~。”【款款】⒈诚恳。⒉缓缓。⒊和乐的样子。【款启】见识狭小。【款实】诚恳;朴实。【款语】恳谈。【款言】空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