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一介之善 > 一介之善的成语解释

一介之善

读音(发音): yī jiè zhī sh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微小的善行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西京杂记》卷四:“其有一介之善、一方文艺,居接士之馆。”

示例: 虽闾巷~,甚或辈行绝数等,未尝不委曲外比,售其声名。 ★宋·叶適《郑景元墓志铭》

一介之善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一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介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善"的成语

一介之善相关推荐

成语"一介之善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一介之善"逐字解释参考

yī①。《狼》:“~屠晚归。”②一边;一面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~觞~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③同一;一样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~也。”④看作一样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固知~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”⑤统一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六王毕,四海~。”⑥专一。《劝学》:“用心~也。”⑦全;一概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而或长烟~空,皓月千里。”⑧一旦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诚~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。”⑨才;刚刚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初~交战,操军不利。”⑩初次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鼓作气。”【一旦】⒈有一天。⒉一时;忽然。⒊形容时间很短。【一何】多么。【一力】⒈协力。⒉竭力。【一体】关系密切,如同一个整体。一样,相同。【一昨】前些日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iè①界线;边界。《诗经·周颂·思文》:“无此疆尔~。”②边;畔。屈原《哀郢》:“哀州土之平乐兮,悲江~之遗风。”③间隔;隔开。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前向崧高,后~大河。”④居……之间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敝邑褊小,~于大国。”⑤介绍;引见。《后汉书·符融传》:“融一见嗟服,因以~于李膺。”⑥介绍人;居中引见的人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诸侯相见,卿为~。”⑦甲;铠甲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将士被~胄而睡。”⑧披上铠甲。《周亚父军细柳》:“~胄之士不拜,请以军礼见。”《垂老别》:“男儿既~胄,长揖别上官。”⑨个。多与“一”构成“一介”表示“小小的一个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大王遣一~之使至赵。”⑩通“芥”,比喻微小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孟尝君为相数十年,无纤~之祸者,冯谖之计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hàn①好;善良。《〈论语〉六则》:“择其~者而从之,其不~者而改之。”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“愿无伐~,无施劳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晋鄙听,大~;不听,可使击之。”【又】具有杰出的(惊人的)成就。《墨池记》:“羲之之书晚乃~。”【又】认为……好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良数以《太公兵法》说沛公,沛公~之。”②喜欢;羡慕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~万物之得时,感吾生之行休。”《陌上桑》:“罗敷~蚕桑,采桑城南隅。”③表示赞许。同意的应答之词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王曰:‘~。’乃下令。”④好的行为;长处。《墨池记》:“惟王君之心,岂爱人之~,虽一能为以废,而因为及其迹邪?”《原毁》:“一~易能也。”⑤亲善;友好。《鸿门宴》:“楚左尹项伯者,项羽季父也,素~留侯张良。”⑥善于;擅长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生非异也,~假于物也。”《卖油翁》:“陈康肃公尧咨~射。”⑦好好地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,秦王必喜而~见臣。”⑧熟悉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我看着面~,心里就算是旧相识。”⑨通“缮”。修治;整理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~刀而藏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