琅琅上口
读音(发音): láng láng shàng kǒu
详细解释(意思):琅琅:玉石相击声,比喻响亮的读书声。指诵读熟练、顺口。也指文辞通俗,便于口诵。
出处(典故): 清·王韬《淞隐漫录·凌波女史》:“自幼即喜识字,授以唐诗,琅琅上口。”
示例: 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、三岁时,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,能诵得~。 ★郭沫若《沸羹集·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》
琅琅上口成语接龙
- 口头禅
- 口齿伶俐
- 口耳相承
- 口耳相传
- 口齿生香
- 口耳之学
- 口出不逊
- 口沸目赤
- 口出大言
- 口服心服
- 抠心挖肚
- 口出狂言
- 抠心挖血
- 口腹之累
- 口传心授
- 口碑载道
- 口呆目瞪
- 口干舌焦
- 口不二价
- 口呆目钝
- 口干舌燥
- 口多食寡
- 口不应心
- 口含天宪
- 口讲指画
- 口耳并重
- 口不择言
- 口角春风
- 口角风情
- 口角生风
第一个字为"琅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琅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上"的成语
- 从壁上观
- 作壁上观
- 拔宅上升
- 白日上升
- 难于上青天
- 鲇鱼上竹竿
- 热锅上蝼蚁
- 骑鹤上维扬
- 热锅上蚂蚁
- 骑鹤上扬州
- 塔尖上功德
- 不差上下
- 不相上下
- 朝野上下
- 成千上万
- 赤膊上阵
- 等而上之
- 蹇人上天
- 敬如上宾
- 举国上下
- 琅琅上口
- 朗朗上口
- 力争上游
- 龙驭上宾
- 龙御上宾
- 难于上天
- 鲇鱼上竿
- 鲇鱼上竹
- 骑鹤上扬
- 牵鬼上剑
- 轻装上阵
- 上篇上论
- 羲皇上人
- 洗脚上船
- 下情上达
- 下塞上聋
- 下学上达
- 下陵上替
- 一箭上垛
- 引鬼上门
- 饮犊上流
- 走马上任
- 走为上策
- 走为上计
- 走为上着
第四个字为"口"的成语
- 免开尊口
- 养家活口
- 聱牙戟口
- 垂饵虎口
- 瞪目哆口
- 饭来开口
- 饭来张口
- 分房减口
- 分身减口
- 风门水口
- 佛心蛇口
- 甘冒虎口
- 高下在口
- 河门海口
- 河目海口
- 阖门百口
- 结舌杜口
- 金舌弊口
- 金舌蔽口
- 金人缄口
- 锦心绣口
- 锦胸绣口
- 脍炙人口
- 拉家带口
- 琅琅上口
- 朗朗上口
- 良药苦口
- 两肩荷口
- 流脍人口
- 骂不绝口
- 巧言利口
- 轻言肆口
- 曲不离口
- 热心苦口
- 如出一口
- 三缄其口
- 杀人灭口
- 蛇心佛口
- 十字街口
- 十字路口
- 食不充口
- 守瓶缄口
- 缩衣节口
- 谈不容口
- 糖舌蜜口
- 提心在口
- 心不应口
- 血盆大口
- 羊落虎口
- 养家糊口
- 誉不绝口
- 赞不绝口
琅琅上口相关推荐
成语"琅琅上口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琅琅上口"逐字解释参考
láng①似玉的白色美石。班固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弹八~之璈。”②洁白。皮日休《奉和鲁望白菊》:“已过重阳半月天,~华千点照寒烟。”【琅珰】⒈锁住。⒉金属或玉器撞击声。【琅玕】像玉一样的宝石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áng①似玉的白色美石。班固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弹八~之璈。”②洁白。皮日休《奉和鲁望白菊》:“已过重阳半月天,~华千点照寒烟。”【琅珰】⒈锁住。⒉金属或玉器撞击声。【琅玕】像玉一样的宝石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àng①上面;位置在高处的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辍耕之垄~,怅恨久之。”《墨池记》:“新城之~。有池洼然而方以长。”②等级高的;质量高的;上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拜相如为~大夫。”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~赏。”③地位高的人;主持、领导的人。《谋攻》:“~下同欲者胜。”特指君主、帝王。《周亚夫军细柳》:“~自劳累。”《东方朔》:“~伟之。”④时间或次序在前的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称帝喾,下道歉齐桓,中述汤武。”《陌上桑》: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~头。”⑤上升;登上。《陈情表》:“郡县逼迫,催臣~道。”《游黄山记》:“十里,~黄泥冈。”⑥向上。《鸿门宴》:“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头发~指,目眦尽裂。”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~不臣于王,下不治其家,中不索交诸侯。”⑦献上;送上;呈上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乃敢~壁。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狱辞~。中有立决者。”⑧向上;走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~堂拜阿母。”《柳敬亭传》:“始复~街头理其故业。”⑨装上;加上。《冯婉贞》:“以枪~刺刀相博击。”⑩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~农除未,黔首是富。”shǎng上声。汉语声调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至平~去入,则余病未能。”【上足】⒈徒弟的美称,相当于“高足”。⒉指骏马。【上手】⒈技艺高超的人;高手。⒉先例;榜样。⒊先前经手的人。⒋较尊的位置;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。【上头】⒈首位;第一。⒉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,是成年人象征。娼妓初次接客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ǒu①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为肥甘不足于~与?”②人口。《治平篇》:“视高、曾时~已不下五六倍。”③(一)个。用途广泛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~。”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水南十里有井数百~。”④器物的口。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~。”⑤进出的通道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彭蠡之~有石钟山焉。”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~,仿佛若有光。”⑥刀剑的刃。《水浒传》:“砍铜剁铁,刀~不卷。”⑦中医指寸脉。《史记·扁鹊见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时,右~气急。”【口面】争吵。【口浅】口快;说话直截了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