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难于上青天 > 难于上青天的成语解释

难于上青天

读音(发音):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上天还难。形容极其困难,不易实现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李白《蜀道难》诗: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

示例:

难于上青天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难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于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上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青"的成语

难于上青天相关推荐

成语"难于上青天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难于上青天"逐字解释参考

nán困难;艰难。《察今》:“以此为治,岂不~哉?”《滕王阁序》:“冯唐易老,李广~封。”nàn①灾难;祸患。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~之间。”②责难;质问;驳斥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辟邪说,~任人,不为拒谏。”《问说》:“所谓交相问~,审问而明辨之也。”③发难;造反。《过秦论》:“一夫~而庙隳。”【难荫】官员死于王事,例皆录用其子,谓之难荫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ú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hàng①上面;位置在高处的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辍耕之垄~,怅恨久之。”《墨池记》:“新城之~。有池洼然而方以长。”②等级高的;质量高的;上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拜相如为~大夫。”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~赏。”③地位高的人;主持、领导的人。《谋攻》:“~下同欲者胜。”特指君主、帝王。《周亚夫军细柳》:“~自劳累。”《东方朔》:“~伟之。”④时间或次序在前的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称帝喾,下道歉齐桓,中述汤武。”《陌上桑》:“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~头。”⑤上升;登上。《陈情表》:“郡县逼迫,催臣~道。”《游黄山记》:“十里,~黄泥冈。”⑥向上。《鸿门宴》:“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头发~指,目眦尽裂。”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~不臣于王,下不治其家,中不索交诸侯。”⑦献上;送上;呈上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乃敢~壁。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狱辞~。中有立决者。”⑧向上;走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~堂拜阿母。”《柳敬亭传》:“始复~街头理其故业。”⑨装上;加上。《冯婉贞》:“以枪~刺刀相博击。”⑩通“尚”。崇尚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~农除未,黔首是富。”shǎng上声。汉语声调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至平~去入,则余病未能。”【上足】⒈徒弟的美称,相当于“高足”。⒉指骏马。【上手】⒈技艺高超的人;高手。⒉先例;榜样。⒊先前经手的人。⒋较尊的位置;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。【上头】⒈首位;第一。⒉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,是成年人象征。娼妓初次接客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qīng①蓝色。《劝学》:“~,取之蓝,而~于蓝。”②深绿色。《陋室铭》: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~。”③青草或青绿色的植被、庄稼。杜甫《绝句》:“江边踏~罢,回首见旌旗。”④青山。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:“萦~缭白,外与天际,四望如一。”⑤黑色。张志和《渔歌子》:“~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”【青灯】油灯。【青睐】用黑眼珠看人。喻重视或喜爱。【青庐】青布搭的幕帐,是古时举行婚礼的地方。【青冥】青天;蓝天。【青青】黑沉沉的样子。青葱的样子。【青箱】谓世传家学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