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火执杖
读音(发音): míng huǒ zhí zhàng
详细解释(意思):点着火把,拿着武器。原指公开抢劫。后比喻公开地、毫不隐藏地干坏事。
出处(典故): 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我在这瓦窑居住,做些本份生涯,何曾明火执仗 ,无非赤手求财。”
示例: 并非~,怎么便算是强盗呢? 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一十回
明火执杖成语接龙
- 张敞画眉
- 仗马寒蝉
- 张扬
- 张力
- 张吻如盆
- 张口结舌
- 张口结?
- 张皇失措
- 张开
- 张
- 涨
- 獐头鼠目
- 障碍
- 仗义疏财
- 仗势欺人
- 仗势凌人
- 掌上珠
- 涨价
- 涨潮
- 张灯结采
- 张口结舌
- 张良借箸
- 张灯结彩
- 张脉偾兴
- 张冠李戴
- 张眉努目
- 张慌失措
- 张本继末
- 张眉努眼
- 张皇其事
第一个字为"明"的成语
- 明鼓而攻之
- 明白了当
- 明辨是非
- 明查暗访
- 明察暗访
- 明察秋毫
- 明耻教战
- 明窗净几
- 明德惟馨
- 明发不寐
- 明罚敕法
- 明法审令
- 明公正道
- 明公正气
- 明公正义
- 明光烁亮
- 明光锃亮
- 明光铮亮
- 明来暗往
- 明婚正配
- 明婚正娶
- 明火持杖
- 明火执械
- 明火执仗
- 明火执杖
- 明见万里
- 明教不变
- 明镜高悬
- 明明白白
- 明明赫赫
- 明眸皓齿
- 明眸善睐
- 明目达聪
- 明目张胆
- 明枪暗箭
- 明抢暗偷
- 明廉暗察
- 明日黄花
- 明媒正礼
- 明如指掌
- 明媒正娶
- 明若观火
- 明赏不费
- 明升暗降
- 明堂正道
- 明推暗就
- 明效大验
- 明哲保身
- 明心见性
- 明争暗斗
- 明刑弼教
- 明正典刑
- 明刑不戮
- 明知故犯
- 明验大效
- 明知故问
- 明珠暗投
- 明扬侧陋
- 明珠弹雀
- 明扬仄陋
- 明珠投暗
- 明月清风
- 明月入怀
- 明昭昏蒙
第二个字为"火"的成语
- 近火先焦
- 炮火连天
- 抱火寝薪
- 抱火卧薪
- 抱火厝薪
- 烈火见真金
- 水火不兼容
- 水火不相容
- 趁火打劫
- 趁火抢劫
- 厝火积薪
- 厝火燎原
- 蹈火赴汤
- 蹈火探汤
- 灯火辉煌
- 灯火万家
- 放火烧山
- 忿火中烧
- 烽火连年
- 烽火连天
- 烽火四起
- 烽火相连
- 膏火之费
- 膏火自煎
- 篝火狐鸣
- 饥火烧肠
- 救火投薪
- 救火扬沸
- 救火拯溺
- 撩火加油
- 烈火辨日
- 烈火干柴
- 烈火轰雷
- 烈火烹油
- 烈火真金
- 炉火纯青
- 明火持杖
- 明火执械
- 明火执仗
- 明火执杖
- 怒火冲天
- 怒火中烧
- 惹火烧身
- 热火朝天
- 如火燎原
- 如火如荼
- 入火赴汤
- 扇火止沸
- 石火电光
- 石火风灯
- 石火风烛
- 石火光阴
- 事火咒龙
- 水火兵虫
- 水火不避
- 水火不辞
- 水火无交
- 水火无情
- 水火之中
- 玩火自焚
- 窝火憋气
- 香火不绝
- 香火因缘
- 香火姻缘
- 向火乞儿
- 星火燎原
- 以火救火
- 以火去蛾
- 以火止沸
- 引火烧身
- 战火纷飞
- 钻火得冰
第三个字为"执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杖"的成语
明火执杖相关推荐
成语"明火执杖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明火执杖"逐字解释参考
míng①明亮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至莫夜月~,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。”②照亮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,火尚足以~也。”③明白;清楚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名实已~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”【又】明白地;公开地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~谓左右。”④证明;说明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亦以~死生之大,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。”⑤明确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~法度,定律令,皆以始皇起。”⑥英明;高明;明智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,而况于~哲乎。”⑦智慧。《劝学》:“积善成德,而神~自得,圣心备焉。”⑧视力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【又】视力好。《管子·制分》:“聪耳~目”⑨次;下一个(专指年、月、日)。《为学》:“~年,贫僧自南海还。”⑩明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uǒ①火;火焰。《五蠹》:“有圣作,钻燧取~以化腥臊。”②比喻紧急,急迫。武则天《腊日宣诏幸上苑》:“明朝游上苑,~速报春知。”③比喻激动、暴躁、愤怒。白居易《感春》:“忧喜皆心~。”④古代军队的建制单位,十人为“火”。柳宗元《段太尉事状》:“皆解甲,散还~伍中。”⑤同“伙”,同伴。《木兰诗》:“出门看~伴,~伴皆惊惶,。”⑥古代星名,又叫“心宿”。《诗经·七月》:“七月流~,九月授衣。”⑦五行之一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五行,一曰水,二曰~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í①持;握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~经叩问。”②掌握;把持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陪臣~国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”③捉拿;逮捕。《梅花岭记》:“被~至南门。”④执掌国政的人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宰~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。”⑤执行;施行。《汉书·哀帝纪》:“有司~法,未得其中。”⑥取得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是皆不足以~信也。”⑦朋友。《礼记·曲礼》:“见父之~,不谓之进,不敢进。”【执牛耳】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。【执事】⒈担任工作;从事劳役。⒉侍从。⒊举行典礼时担任专职的人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àng①手杖;拐杖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归来倚~自叹息。”②挑物的工具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以~荷蓧。”③棍棒。《订鬼》:“病者困剧,身体痛,则谓鬼持箠~殴击之。”④用棍棒打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不呼则~其背。”⑤拄着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遥望老子~藜而来。”【杖策】⒈执鞭,指驱马而行。⒉扶杖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