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仗义执言 > 仗义执言的成语解释

仗义执言

读音(发音): zhàng yì zhí y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执言:说公道话。为了正义说公道话。指能伸张正义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十二:“此人姓范名汝为,仗义执言,救民水火。”

示例: 他性情耿直,总爱~。

仗义执言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仗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义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执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言"的成语

仗义执言相关推荐

成语"仗义执言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仗义执言"逐字解释参考

zhàng①刀、剑、戈、戟等武器的总称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“歇下担~,那十一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。”成语有“明火执仗”。②仪仗。《高祖还乡》:“拿着些不曾见过的器~,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。”③执,拿。《盐铁论·结和》:“高皇帝~剑定九州。”④依靠;凭借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将军神武雄才,~父兄之烈。”⑤宫廷、官府内持兵器作侍卫和表示礼仪的人。《新唐书·仪卫志》:“朝会之~……号衙内五卫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ì①公正、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~。”②坚持正义。《公输》:“吾~固不杀人。”③合道义的;适宜的;公正合理的。《鸿门宴》:“亡去不~,不可不语。”④情义;恩情。《孙雀东南飞》:“吾已失恩~。”⑤意义;意思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举类迩而见~远。”⑥本着道义。《祭妹文》:“汝之~绝高氏而归也,堂上阿奶仗汝扶持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í①持;握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~经叩问。”②掌握;把持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陪臣~国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”③捉拿;逮捕。《梅花岭记》:“被~至南门。”④执掌国政的人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宰~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。”⑤执行;施行。《汉书·哀帝纪》:“有司~法,未得其中。”⑥取得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是皆不足以~信也。”⑦朋友。《礼记·曲礼》:“见父之~,不谓之进,不敢进。”【执牛耳】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。【执事】⒈担任工作;从事劳役。⒉侍从。⒊举行典礼时担任专职的人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án①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