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严于律己 > 严于律己的成语解释

严于律己

读音(发音): yán yú lǜ j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律:约束。严格地约束自己。

出处(典故): 宋·陈亮《谢曾察院君》:“严于律己,出而见之事功;心乎爱民,动必关天治道。”

示例:

严于律己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严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于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己"的成语

严于律己相关推荐

成语"严于律己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严于律己"逐字解释参考

yán①严厉;严格。《促织》:“宰~限追比。”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逆阉防伺甚~,虽家仆不得近。”②严酷。《国殇》:“~杀尽兮弃原野。”③猛烈;历害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寒风摧树木,~霜结庭兰。”④威严;威信。《张衡传》:“衡下车,治威~,整法度。”⑤尊重;敬重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~大国之威以修敬也。”⑥整治。《孙雀东南飞》:“鸡鸣外欲曙,新妇起~妆。”【严君】对父母的尊称。【严重】⒈尊重。⒉处事认真,严肃、庄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ú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lǜ①法律;法令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罪祸有~,莫得轻重威不分。”【又】特指刑法的条文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命萧何次~令。”②规则。《商君书·战法》:“兵大~在谨。”【引】应该遵守的格式,准则。杜甫《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》:“晚节渐于诗~细。”③古代音乐中用来正音的一种竹管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擢乱六~。”【又】用律管定出来的音也叫律,有十二律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:“~十有二,阳六为~,阴六为吕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ǐ①自己。《谋攻》:“知彼知~,百战不殆。”②天干的第六位。也用作次序的第六。《察传》:“晋师~亥过河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