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刑于之化 > 刑于之化的成语解释

刑于之化

读音(发音): xíng yú zhī huà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以礼法对待。后用以指夫妇和睦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诗·大雅·思齐》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”郑玄笺:“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。”

示例: 若论~,卑人其实不让文王,但恐娘子未如淑女。 ★明汪廷讷《狮吼记·奇妒》

刑于之化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刑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于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化"的成语

刑于之化相关推荐

成语"刑于之化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刑于之化"逐字解释参考

xíng①刑罚;刑法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虽董之以严~,振之以威怒。”②判刑;处罚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皆~其长吏,杀之以应陈涉。”③杀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并~马作誓,传之子孙。”④同“型”。模型;铸造器物的模子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~范正,金锡美。”⑤同“型”。法式;典范。《诗经·荡》:“虽无老成人,尚有典~。”⑥同“型”。作典范;作榜样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家邦。”【刑家】曾受刑罚的家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ú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huà①改变;变化。《察今》:“变法者因时而~。”《柳毅传》:“然而灵用不同,玄~各异。”②削除。《五蠹》:“钻燧取火,以~腥臊。”③造化;大自然的功能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聊乘~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疑。”④教化;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。《陈情表》:“逮奉圣朝,沐浴清~。”⑤风俗;风气。《汉书·叙传》:“败俗伤~。”⑥募化;乞讨。李煦《回奏宋启富及散藤帽两事情形折》:“突有宋启富到门求吃~饭。”⑦死的委婉说法。陶渊明《自祭文》:“余今斯~,可以无恨。”【化蝶】睡梦。【化工】⒈自然的创造力。⒉自然形成的技巧。【化雨】教化人,像及时雨灌溉土地、润泽植物一样。【化人】会幻术的人或仙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