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著于竹帛 > 著于竹帛的成语解释

著于竹帛

读音(发音): zhù yú zhú bó

详细解释(意思):着:写作。竹帛:竹简和绢。在竹简和绢上写作。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。

出处(典故): 汉·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,慕圣人之义,讽诵诗书百家之言,不可胜记,著于竹帛,唇腐齿落,服膺而不可释。”

示例: 不过孔子是匹夫制宪,贬天子,刺诸侯,所以不能~,只好借口说传授。 ★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四回

著于竹帛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著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于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竹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帛"的成语

著于竹帛相关推荐

成语"著于竹帛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著于竹帛"逐字解释参考

zhù①显露。《中庸》:“诚则形,形则~,~则明。”②显著。《商君书·错法》:“如此,则臣忠君明,治~而兵强矣。”③写作。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常~文章以自娱。”zhuó①附着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~于本。”②穿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~我绣夹裙,事事四五通。”③居于;处在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盖以十舰最~前,中江举帆。”④加上。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:“已是黄昏独自愁,更~风和雨。”【著鞭】挥鞭策马,比喻努力向前。【著题】切题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ú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ú①竹子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有良田美池桑~之属。”《黄冈竹楼记》:“黄冈之地多~,大者如椽。”②竹林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~去。”③竹制的管乐器。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~之乱耳。”《南亭集序》:“虽无丝~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【竹帛】竹简和白绢。古代用竹帛作为书写工具,故以其泛指典籍史册。【竹马】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ó①丝织品的总称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牺牲玉~,弗敢加也。”②泛指财物;礼品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受母钱~多,不堪母驱使。”【帛缕】丝缕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