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鸣鼎重
读音(发音): zhōng míng dǐng zhòng
详细解释(意思):谓官高位重。
出处(典故): 明·唐顺之《章孺人传》:“徒苟且富贵,即钟鸣鼎重,亦何足道。”
示例:
钟鸣鼎重成语接龙
- 重睹天日
- 充栋汗牛
- 充栋盈车
- 充耳不闻
- 充饥画饼
- 充类至尽
- 充闾之庆
- 充天塞地
- 冲昏头脑
- 崇本抑末
- 崇论吰议
- 充箱盈架
- 冲坚毁锐
- 崇论宏议
- 冲风冒雨
- 冲口而出
- 崇论闳议
- 冲风破浪
- 冲云破雾
- 崇论谹议
- 冲锋陷坚
- 冲州过府
- 冲州撞府
- 崇山峻岭
- 冲锋陷锐
- 崇雅黜浮
- 舂容大雅
- 冲锋陷阵
- 崇洋媚外
- 虫臂鼠肝
第一个字为"钟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鸣"的成语
- 一鸣惊人
- 鳌鸣鳖应
- 长鸣都尉
- 潮鸣电掣
- 潮鸣电挚
- 东鸣西应
- 凤鸣朝阳
- 凤鸣鹤唳
- 凤鸣麟出
- 鹤鸣九皋
- 鹤鸣之士
- 狐鸣篝火
- 狐鸣篝中
- 狐鸣狗盗
- 狐鸣枭噪
- 狐鸣鱼书
- 鸡鸣而起
- 鸡鸣狗盗
- 鸡鸣狗吠
- 鸡鸣候旦
- 鸡鸣戒旦
- 鸡鸣起舞
- 鸡鸣犬吠
- 鸡鸣馌耕
- 雷鸣瓦釜
- 龙鸣狮吼
- 驴鸣狗吠
- 驴鸣犬吠
- 鸾鸣凤奏
- 难鸣孤掌
- 山鸣谷应
- 蛙鸣蝉噪
- 鼋鸣鳖应
- 钟鸣鼎列
- 钟鸣鼎食
- 钟鸣鼎重
- 钟鸣漏尽
- 自鸣得意
第三个字为"鼎"的成语
- 调和鼎鼐
- 春秋鼎盛
- 大名鼎鼎
- 刀锯鼎镬
- 革故鼎新
- 革旧鼎新
- 瓜分鼎峙
- 海内鼎沸
- 击钟鼎食
- 龙去鼎湖
- 幕燕鼎鱼
- 群情鼎沸
- 人声鼎沸
- 三分鼎立
- 三分鼎足
- 三足鼎立
- 笙歌鼎沸
- 四海鼎沸
- 一代鼎臣
- 钟鸣鼎列
- 钟鸣鼎食
- 钟鸣鼎重
第四个字为"重"的成语
- 权衡轻重
- 资深望重
- 秉节持重
- 不知轻重
- 不足轻重
- 德高望重
- 德隆望重
- 德尊望重
- 道高德重
- 道高魔重
- 道高望重
- 恩威并重
- 恩深义重
- 方寸万重
- 功高望重
- 顾虑重重
- 缓急轻重
- 畸轻畸重
- 举足轻重
- 口耳并重
- 苦难深重
- 老成持重
- 力小任重
- 没轻没重
- 拈轻掇重
- 拈轻怕重
- 年高望重
- 情深义重
- 情深意重
- 忍辱负重
- 如牛负重
- 未足轻重
- 问鼎轻重
- 无足轻重
- 心事重重
- 榆瞑豆重
- 语长心重
- 灾难深重
- 择福宜重
- 致远任重
- 钟鸣鼎重
- 罪恶深重
- 罪逆深重
- 罪孽深重
- 罪业深重
钟鸣鼎重相关推荐
成语"钟鸣鼎重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钟鸣鼎重"逐字解释参考
zhōng①乐器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今以~罄置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也。”②佛寺悬挂的钟。《山中与裴秀才迪书》:“村墟夜春,复与疏~相见。”③古代的容器,一种圆形的壶。《孔丛子·儒服》:“文王饮酒千~。”④六斛四斗为一种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万~则不辨礼义而受之。”⑤聚集。《与妻书》:“~情如我辈者,能忍之乎?”【钟爱】极其疼爱。【钟情】感情专一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íng①鸟叫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好鸟相~,嘤嘤成韵。”②发出声响。《琵琶行》:“银瓶乍破水浆迸,铁骑突出刀枪~。”【又】使……鸣;使……发出声响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虽大风浪不能~也。”③敲击发声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~。”④扬名;出名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此子机变,可使以其技~。”【鸣镝】响箭。【鸣銮】指皇帝或贵族出行。【鸣玉】腰间佩玉发出声响。【鸣驺】贵官出行时驺卒喝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ǐng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多圆形三足两耳。《察今》:“尝一脟肉,而知一镬之味,一~之调。”②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如此,则荆吴之势强,~足之形成矣。”③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,于是用它代表宝器。喻指王位、帝位等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~大吕。”《阿房宫赋》:“~铛玉石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。”④三足香炉。《促织》:“问者爇香于~,再拜。”⑤显赫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高门~贵。”【鼎鼎】⒈蹉跎。⒉盛大。【鼎甲】豪门望族。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,即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【鼎食】列鼎而食,指奢华的生活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òng①重,与“轻”相对。《论语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~而道远。”【又】以……为重。《五蠹》:“子孙累世絜驾,故人~之。”②重要;重大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“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,尤倍~于三十年前。”【又】重要作用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匹夫之有无~于社稷也。”③重视;看重。《琵琶行》:“商人~利轻别离。”④贵重。《过秦论》:“不爱珍器~宝肥饶之地。”⑤严重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情罪~者反出在外。”⑥严格。《原毁》:“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~以周。”⑦庄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不~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”⑧尊重。《过秦论》:“此四君者,皆明智而忠信,宽厚而爱人,尊贤而~士。”⑨更加;加重。《苏武传》:“见犯乃死,~辱国。”chóng①重叠。《三峡》:“~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”②层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卷我屋上三~茅。”③重新;再次。《琵琶行》:“添酒回灯~开宴。”④拖累;牵连。《汉书·荆燕吴传赞》:“事发相~,岂不危哉。”【重民】农民。【重泉】⒈水极深的地方。⒉黄泉。【重舌】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。【重身】怀孕。【重阴】⒈浓云密布的阴天。⒉地下。【重足】迭足而立,不敢前进。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