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披襟解带 > 披襟解带的成语解释

披襟解带

读音(发音): pī jīn jiě dài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敞开胸怀,心地坦白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披襟解带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披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襟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解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带"的成语

披襟解带相关推荐

成语"披襟解带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披襟解带"逐字解释参考

pī①揭开;拨开;分开。《鸿门宴》:“哙遂入,~帷西向立。”《促织》:“蹑迹~求,见有虫伏棘根。”②裂开;裂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木实繁者~其枝。”③剖开;披露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臣乘愿~腹心而效愚忠。”④披上;覆盖或搭在肩背上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“帐下偏裨将校,都~银铠,分两行而入。”⑤翻阅。《进学解》:“手不停~于百家之编。”⑥散开;分散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五色纷~,灿若图绣。”【披镜】披览;借鉴。【披缁】指出修行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īn①古代衣、袍的交领。宋玉《风赋》:“王廼披~而当之。”②衣襟;前襟。衣服胸前的部分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泣下沾~,何其衰也。”【又】〈名意动〉以……为衣襟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~三江而带五湖。”③襟怀;胸怀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遥~甫畅,逸兴遄飞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iě①解剖;分割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~牛。”②解开;解下。《公输》:“子墨子~带为城。”③解除;消除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今有一言,可以~燕国之患。”④溶解;溶化。《满井游记》:“于时冰皮始~,波色乍明。”⑤排解;化解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~。”⑥解围;撤围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秦军~去,遂救邯郸。”⑦解脱。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。《梅花岭记》:“谓颜太师以兵~。”⑧缓解;和解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之色少~。”⑨解释;解说。《隆中对》:“关羽、张飞等不悦,先主~之。”⑩理解;懂得。《与妻书》:“家中诸母皆通文,有不~处,望请其指教。”⑾能;合。罗隐《西施》:“西施若~倾吴国,越国亡来又是谁。”⑿见解;见识。《南史·张邵传》:“融玄义无师法,而神~过人。”⒀解便;解手。戚继光《练兵实记》:“遇夜即于厕中大小~。”⒁文体的一种,用于释疑。如韩愈的《进学解》。jiè①遣;发遣。《宋史·举志》:“天下之士屏居山林,令监司守臣~送。”②解送;押送。《水浒传》:“开封府公文只叫~活的去,却不曾教结果了他。”xiè①“懈”的古字。懈怠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夙夜匪~,以事一人。”《论衡·福虚》:“宋人有好善行者,三世不~。”②姓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dài①腰带;衣带;带子。《公输》:“子墨子解~为城,以牒为械。”②偑带;带着。《涉江》:“~长铗之陆离兮,冠切云之崔嵬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哙即~剑拥盾入军门。”③围绕;环绕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又有清流激湍,映~左右。”④附着;含着;夹杂着。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风云凄其~愤,石泉咽而下怆。”⑤兼任;兼带。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“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,~冯翊太守。”⑥指附近相连的地区。《宋史·李纲传》:“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~,皆当屯宿重兵,倚为形势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