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不释卷
读音(发音): shǒu bù shì juàn
详细解释(意思):释:放下;卷:指书籍。书本不离手。形容勤奋好学。
出处(典故):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光武当兵马之务,手不释卷。”
示例: 闵象南老好观书,年七十余,每夜漏下二三十筹,~。 ★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德行》
手不释卷成语接龙
- 卷地皮
- 捐弃前嫌
- 涓滴微利
- 捐躯报国
- 涓滴之劳
- 捐躯赴难
- 镌骨铭心
- 捐躯殉国
- 镌空妄实
- 捐身徇义
- 镌脾琢肾
- 娟好静秀
- 涓埃之力
- 镌心铭骨
- 捐本逐末
- 卷甲束兵
- 涓滴不漏
- 捐残去杀
- 卷甲韬戈
- 涓滴不遗
- 捐忿弃瑕
- 卷甲衔枚
- 涓滴成河
- 捐金抵璧
- 卷席而居
- 涓滴归公
- 卷帙浩繁
- 卷甲倍道
- 卷旗息鼓
- 卷土重来
第一个字为"手"的成语
- 手不释卷
- 手不释书
- 手不停毫
- 手不停挥
- 手不应心
- 手脚无措
- 手到病除
- 手足胼胝
- 手零脚碎
- 手到拿来
- 手足失措
- 手到拈来
- 手足无措
- 手忙脚乱
- 手到擒来
- 手胼足胝
- 手足异处
- 手高手低
- 手无寸刃
- 手足之情
- 手高眼低
- 手无寸铁
- 手足重茧
- 手挥目送
- 手舞足蹈
- 手急眼快
- 手下留情
- 手眼通天
- 手疾眼快
- 手脚干净
- 手泽之遗
第二个字为"不"的成语
- 词不达意
- 敢不承命
- 毫不讳言
- 华不再扬
- 魂不附体
- 饥不择食
- 计不旋踵
- 间不容发
- 今不如昔
- 令不虚行
- 密不通风
- 迫不得已
- 少不更事
- 食不甘味
- 史不绝书
- 时不可失
- 邪不压正
- 仰不愧天
- 愚不可及
- 罪不可逭
- 朝不保夕
- 坐不垂堂
- 安不忘危
- 爱不忍释
- 爱不释手
- 敖不可长
- 傲不可长
- 百不当一
- 百不获一
- 百不一遇
- 百不失一
- 百不一存
- 百不一贷
- 败不旋踵
- 卑不足道
- 悲不自胜
- 逼不得已
- 必不得已
- 必不挠北
- 鞭不及腹
- 兵不厌诈
- 兵不由将
- 兵不接刃
- 兵不污刃
- 兵不雪刃
- 兵不血刃
- 兵不厌权
- 法不传六耳
- 摸不着头脑
- 人不可貌相
- 眼不见为净
- 财不露白
- 惨不忍睹
- 惨不忍闻
- 惨不忍言
- 蝉不知雪
- 抱不平
- 朝不虑夕
- 朝不谋夕
- 朝不保暮
- 朝不及夕
- 秤不离砣
- 臭不可当
- 臭不可闻
- 唇不离腮
- 词不逮理
- 词不逮意
- 辞不达义
- 辞不达意
- 辞不获命
- 猝不及防
- 得不补失
- 得不偿丧
- 得不偿失
- 得不酬失
- 道不掇遗
- 道不举遗
- 道不拾遗
- 道不相谋
- 敌不可假
- 敌不可纵
- 读不舍手
- 动不失时
- 恶不去善
- 恩不放债
- 法不阿贵
- 法不徇情
- 罚不当罪
- 罚不责众
- 防不及防
- 防不胜防
- 奋不顾命
- 忿不顾身
- 奋不顾身
- 愤不顾身
- 愤不欲生
- 风不鸣条
- 锋不可当
- 福不盈眦
- 盖不由己
- 高不可登
- 高不可攀
- 格不相入
- 各不相谋
- 各不相让
- 供不应求
- 寡不敌众
- 寡不胜众
- 贵不可言
- 贵不期骄
- 贵不召骄
- 果不其然
- 海不扬波
- 海不波溢
- 汗不敢出
- 毫不介意
- 河不出图
- 呼不给吸
- 狐不二雄
- 虎不食儿
- 话不投机
- 话不相投
- 话不虚传
- 缓不济急
- 慌不择路
- 悔不当初
- 毁不灭性
- 毁不危身
- 魂不负体
- 魂不赴体
- 魂不守舍
- 魂不守宅
- 魂不著体
- 魂不着体
- 祸不单行
- 祸不旋踵
- 机不可失
- 饥不遑食
- 机不容发
- 饥不暇食
- 机不旋踵
- 鸡不及凤
- 积不相能
- 急不及待
- 急不可待
- 急不可耐
- 急不暇择
- 急不择路
- 急不择途
- 急不择言
- 疾不可为
- 几不欲生
- 计不反顾
- 计不返顾
- 计不旋跬
- 间不容缕
- 间不容瞚
- 间不容瞬
- 间不容息
- 坚不可摧
- 间不容缓
- 间不容砺
- 俭不中礼
- 箭不虚发
- 脚不点地
- 脚不沾地
- 结不解缘
- 渐不可长
- 迥不犹人
- 居不重席
- 居不重茵
- 举不胜举
- 决不待时
- 军不血刃
- 口不二价
- 口不应心
- 口不择言
- 刻不待时
- 刻不容缓
- 刻不容松
- 苦不堪言
- 苦不可言
- 愧不敢当
- 溃不成军
- 牢不可破
- 乐不极盘
- 乐不可极
- 乐不可言
- 乐不可支
- 乐不思蜀
- 嫠不恤纬
- 力不胜任
- 力不自胜
- 理不胜辞
- 理不忘乱
- 力不从心
- 力不能及
- 力不能支
- 利不亏义
- 了不长进
- 了不可见
- 路不拾遗
- 马不解鞍
- 马不停蹄
- 骂不绝口
- 满不在乎
- 满不在意
- 蛮不讲理
- 漫不经意
- 谩不经意
- 漫不加意
- 漫不经心
- 忙不择价
- 美不胜收
- 门不停宾
- 门不夜关
- 门不夜扃
- 面不改容
- 面不改色
- 妙不可言
- 民不堪命
- 民不聊生
- 民不畏死
- 名不符实
- 名不副实
- 名不虚传
- 名不虚得
- 名不虚立
- 渺不足道
- 漠不关心
- 漠不相关
- 默不作声
- 目不给赏
- 目不苟视
- 目不见睫
- 目不交睫
- 目不窥园
- 目不忍睹
- 目不忍见
- 目不忍视
- 目不识丁
- 目不识书
- 目不别视
- 目不暇给
- 目不暇接
- 目不邪视
- 目不斜视
- 目不知书
- 目不转睛
- 能不称官
- 怒不可遏
- 贫不学俭
- 迫不及待
- 迫不可待
- 泣不可仰
- 泣不成声
- 巧不可阶
- 巧不可接
- 寝不安席
- 寝不成寐
- 寝不聊寐
- 穷不失义
- 曲不离口
- 情不自已
- 情不可却
- 情不自禁
- 人不自安
- 人不聊生
- 日不我与
- 日不暇给
- 日不移晷
- 日不移影
- 如不胜衣
- 入不敷出
- 锐不可当
- 若不胜衣
- 弱不好弄
- 弱不禁风
- 弱不胜衣
- 三不拗六
- 赏不当功
- 赏不逾日
- 赏不逾时
- 少不经事
- 身不由己
- 身不由主
- 身不遇时
- 深不可测
- 神不附体
- 神不收舍
- 神不守舍
- 生不逢辰
- 生不逢时
- 生不遇时
- 十不当一
- 时不再来
- 时不我待
- 时不我与
- 食不兼肉
- 食不兼味
- 食不累味
- 食不充肠
- 食不求甘
- 食不充饥
- 食不暇饱
- 食不充口
- 食不下咽
- 食不二味
- 食不知味
- 食不果腹
- 食不终味
- 食不餬口
- 食不重肉
- 食不遑味
- 食不重味
- 矢不虚发
- 市不二价
- 事不师古
- 事不宜迟
- 事不有余
- 事不关己
- 事不过三
- 势不可当
- 势不可挡
- 势不可遏
- 势不两存
- 势不两立
- 誓不两立
- 手不释卷
- 手不释书
- 手不停毫
- 手不停挥
- 手不应心
- 寿不压职
- 书不释手
- 书不尽言
- 书不尽意
- 疏不间亲
- 数不胜数
- 思不出位
- 死不改悔
- 死不悔改
- 死不瞑目
- 死不旋踵
- 死不足惜
- 驷不及舌
- 俗不可耐
- 俗不可医
- 素不相能
- 素不相识
- 岁不我与
- 四不拗六
- 谈不容口
- 天不假年
- 天不绝人
- 天不作美
- 恬不为怪
- 恬不为意
- 恬不知耻
- 恬不知怪
- 恬不知愧
- 恬不知羞
- 痛不欲生
- 歪不横楞
- 万不得已
- 万不失一
- 亡不旋踵
- 亡不待夕
- 亡不旋跬
- 微不足道
- 位不期骄
- 文不对题
- 文不加点
- 卧不安席
- 武不善作
- 席不暇暖
- 喜不自胜
- 下不为例
- 瑕不掩瑜
- 瑕不揜瑜
- 笑不可仰
- 邪不敌正
- 胁不沾席
- 邪不伐正
- 邪不犯正
- 邪不干正
- 邪不胜正
- 心不两用
- 心不应口
- 心不由意
- 心不由主
- 心不在焉
- 行不贰过
- 行不副言
- 行不苟合
- 行不履危
- 行不胜衣
- 行不由径
- 行不逾方
- 行不从径
- 言不二价
- 言不顾行
- 言不及行
- 言不及义
- 言不尽意
- 言不由中
- 言不由衷
- 言不达意
- 言不逮意
- 妖不胜德
- 杳不可闻
- 夜不闭户
- 夜不成寐
- 一不扭众
- 衣不蔽体
- 衣不解带
- 衣不完采
- 以不济可
- 义不反顾
- 义不取容
- 义不容辞
- 义不生财
- 艺不压身
- 议不反顾
- 谊不敢辞
- 谊不容辞
- 永不磨灭
- 瑜不掩瑕
- 瑜不揜瑕
- 语不惊人
- 语不投机
- 誉不绝口
- 远不间亲
- 再不其然
- 赞不绝口
- 曾不惨然
- 战不旋踵
- 贞不绝俗
- 指不胜偻
- 指不胜屈
- 忠不避危
- 骤不及防
- 祝不胜诅
- 自不待言
- 自不量力
- 足不履影
- 足不逾户
- 足不出户
- 足不出门
- 足不窥户
- 罪不容诛
- 罪不胜诛
- 坐不安席
- 坐不重席
- 坐不窥堂
第三个字为"释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卷"的成语
手不释卷相关推荐
成语"手不释卷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手不释卷"逐字解释参考
shǒu①人的手。【又】手拿着;手持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使史更敝衣,草屦,背筐,~长镵,为除不洁者。”②亲手;亲自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~自笔录。”③控制的范围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王之命,悬于遂~。”④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。杜甫《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》:“回头指大男:‘渠是弓弩~。’”【手谈】下围棋。【手眼】手段;技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ì①放下;放开。《促织》:“临视,则虫集冠上,力叮不。”②解开;解下。《殽之战》:“~左骖,以公命赠孟明。”③放弃;抛弃。《察今》:“故~先王之成法,而法其所以为法。”④释放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豪民气尽,以额叩地,谢不敢,乃~之。”⑤解除;排除。《原君》:“不以一己之害为害,而使天下之~其害。”⑥消溶;消散。《老子》:“涣兮若冰之将~。”⑦解释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乃使行人奚斯~曹言于齐。”⑧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,也用称佛教或出家的佛教徒。【释褐】作官。因脱去布衣换上官服而称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uǎn①把东西卷裹成圆筒形。《过秦论》:“有席~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。”②翻卷;掀起;裹起。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~起千堆雪。”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~我屋上三重茅。”③席卷;全部盗取或侵吞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“他意欲~了两家的银子逃去。”juàn①书卷;书籍。《核舟记》:“鲁直左手执~末,右手指~。”②整部书的一部分。《后序》:“使北营,留北关外,为一~。”③表示文书、书籍的单位。《木兰辞》:“军书十二~。”④试卷;考卷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呈~,即而署第一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