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容亢色
读音(发音): zhèng róng kàng sè
详细解释(意思):谓神色严肃。
出处(典故): 茅盾《第一阶段的故事》五:“‘这就该说是‘上海的外国小姐’才对呀!’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。”
示例:
正容亢色成语接龙
第一个字为"正"的成语
- 正本清源
- 正法眼藏
- 正法直度
- 正冠李下
- 正冠纳履
- 正本澄源
- 正己守道
- 正襟危坐
- 正大光明
- 正经八百
- 正大堂皇
- 正经八板
- 正大堂煌
- 正经八本
- 正儿巴经
- 正理平治
- 正名定分
- 正身率下
- 正言直谏
- 正明公道
- 正身明法
- 正颜厉色
- 正气凛然
- 正身清心
- 正正经经
- 正人君子
- 正声雅音
- 正正气气
- 正容亢色
- 正始之音
- 正正堂堂
- 正色敢言
- 正视绳行
- 正正之旗
- 正色厉声
- 正心诚意
- 正直无私
- 正色危言
- 正言不讳
- 正直无邪
- 正色直绳
- 正言厉色
- 正中己怀
- 正色直言
- 正言厉颜
- 正中下怀
第二个字为"容"的成语
- 仅容旋马
- 变容改俗
- 无容身之地
- 并容徧覆
- 不容分说
- 不容置辩
- 不容置喙
- 不容置疑
- 舂容大雅
- 从容不迫
- 从容就义
- 从容应对
- 从容自如
- 从容自若
- 德容言功
- 德容兼备
- 改容易貌
- 和容悦色
- 花容月貌
- 灰容土貌
- 兼容并蓄
- 兼容并包
- 敛容屏气
- 山容海纳
- 笑容可掬
- 形容枯槁
- 形容憔悴
- 冶容诲淫
- 以容取人
- 音容如在
- 音容宛在
- 音容笑貌
- 雍容不迫
- 雍容大度
- 雍容大雅
- 雍容典雅
- 雍容尔雅
- 雍容华贵
- 雍容闲雅
- 雍容雅步
- 云容月貌
- 正容亢色
第三个字为"亢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色"的成语
- 黯然失色
- 黯然无色
- 变脸变色
- 变颜变色
- 勃然变色
- 不动声色
- 不露神色
- 不露声色
- 不露形色
- 菜蔬之色
- 察言观色
- 察颜观色
- 谄词令色
- 沉湎酒色
- 承颜候色
- 逞妍斗色
- 齿牙春色
- 怛然失色
- 大惊失色
- 大有起色
- 箪豆见色
- 当行本色
- 当行出色
- 得意之色
- 顿足失色
- 恶言厉色
- 忿然作色
- 怫然作色
- 狗马声色
- 鹄形菜色
- 观貌察色
- 观形察色
- 毫无逊色
- 和容悦色
- 和颜说色
- 和颜悦色
- 湖光山色
- 还年驻色
- 绘声绘色
- 疾言倨色
- 疾言遽色
- 疾言厉色
- 疾言怒色
- 疾声厉色
- 假人辞色
- 假以辞色
- 鉴毛辨色
- 鉴貌辨色
- 江天一色
- 见貌辨色
- 金声玉色
- 惊慌失色
- 惊愕失色
- 惊惶失色
- 惊恐失色
- 静言令色
- 倦尾赤色
- 脸无人色
- 了无惧色
- 满脸春色
- 满园春色
- 面不改色
- 民有菜色
- 面无惭色
- 面无人色
- 面如土色
- 面有菜色
- 面有难色
- 目迷五色
- 奴颜婢色
- 怒形于色
- 平分秋色
- 巧立名色
- 巧言令色
- 情见于色
- 裘马声色
- 山光水色
- 十光五色
- 室怒市色
- 水光山色
- 水天一色
- 贪财好色
- 贪声逐色
- 天香国色
- 天姿国色
- 危言正色
- 无声无色
- 无颜落色
- 五光十色
- 五颜六色
- 喜行于色
- 喜见于色
- 喜形于色
- 下气怡色
- 仙姿玉色
- 贤贤易色
- 相顾失色
- 相形失色
- 形形色色
- 盱衡厉色
- 一路货色
- 怡颜悦色
- 义形于色
- 英雄本色
- 忧形于色
- 有声有色
- 乍毛变色
- 正颜厉色
- 正容亢色
- 正言厉色
- 直言正色
- 钟鼓之色
正容亢色相关推荐
成语"正容亢色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正容亢色"逐字解释参考
zhèng①不偏;不斜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惧谗邪,则思~身以黜恶。”②正常;正当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今天时顺~,死者尚稀。”③规律;道理。《张衡传》:“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~。”④公正;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邪曲之害公也,方~之不容也。”⑤作为主体的,与“副”相对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而十四司~副郎好事者。”⑥恰好;正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便利此月内,六合~相应。”⑦表示状态的持续、动作的进行。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~单。”zhēng正月,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~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óng①容量;容积。《论衡·骨相》:“察表候以知命,犹察斗斛以知~矣。”②容纳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方正之不~也。”③宽容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不能~人者无亲。”④容许;许可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亡奈何矣,姑~我入。”⑤收容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或脱身以逃,不能~于远近。”⑥面容;面貌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颜色憔悴,形~枯槁。”⑦脸色;神色。《琵琶行》:“整顿衣裳起敛~。”⑧修饰面容;打扮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~。”【容膝】立足之地。【容臭】古人随身佩带的装有香料的小口袋;香囊。臭,指香料。【容与】⒈放任;放纵。⒉从容逍遥的样子。⒊迟缓不前的样子。⒋小船。【容止】⒈人的仪容举止。⒉收留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àng①高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~鼻者。”②举。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宁与骐骥~轭乎?”③绝;断绝。扬雄《解嘲》:“搤其咽而~其气。”④极;极度。《窦娥冤》:“着这楚州~旱三年。”gāng①咽喉;喉咙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:“夫与斗,不搤其~,拊其背,不能全胜。”②要害;关键之处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批~捣虚。”【亢礼】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对待。【亢阳】阳气极盛,指久旱不雨。【亢宗】庇护宗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è①脸色;表情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举欣欣然有喜~。”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之~少解。”②女色;美貌的妇女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“耳目极声~之好。”《柳毅传》:“毅怪视之,乃殊~也。”③容貌。《琵琶行》:“年长~衰,委身为贾人妇。”④色彩;颜色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秋水共长天一~。”⑤天色;景色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两峰秀~,俱可手揽。”⑥种这类。《北史·长孙道生传》:“客内无此~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