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己守道
读音(发音): zhèng jǐ shǒu dào
详细解释(意思):道:道德。端正自己,严格遵守道德标准。
出处(典故):
示例:
正己守道成语接龙
- 岛瘦郊寒
- 倒戈卸甲
- 倒持泰阿
- 悼心失图
- 倒背如流
- 刀光血影
- 刀过竹解
- 刀锯鼎镬
- 刀锯斧钺
- 刀枪剑戟
- 刀枪入库
- 刀山火海
- 刀耕火耨
- 刀山剑树
- 刀耕火耘
- 刀头剑首
- 刀耕火种
- 刀头舔蜜
- 刀光剑影
- 刀头燕尾
- 倒载干戈
- 刀下留人
- 倒打一耙
- 倒置干戈
- 刀俎余生
- 倒打一瓦
- 倒持干戈
- 叨陪末座
- 倒果为因
- 倒持戈矛
第一个字为"正"的成语
- 正本清源
- 正法眼藏
- 正法直度
- 正冠李下
- 正冠纳履
- 正本澄源
- 正己守道
- 正襟危坐
- 正大光明
- 正经八百
- 正大堂皇
- 正经八板
- 正大堂煌
- 正经八本
- 正儿巴经
- 正理平治
- 正名定分
- 正身率下
- 正言直谏
- 正明公道
- 正身明法
- 正颜厉色
- 正气凛然
- 正身清心
- 正正经经
- 正人君子
- 正声雅音
- 正正气气
- 正容亢色
- 正始之音
- 正正堂堂
- 正色敢言
- 正视绳行
- 正正之旗
- 正色厉声
- 正心诚意
- 正直无私
- 正色危言
- 正言不讳
- 正直无邪
- 正色直绳
- 正言厉色
- 正中己怀
- 正色直言
- 正言厉颜
- 正中下怀
第二个字为"己"的成语
- 舍己救人
- 察己知人
- 成己成物
- 逞己失众
- 度己以绳
- 封己守残
- 瘠己肥人
- 洁己从公
- 洁己奉公
- 矜己自饰
- 克己奉公
- 克己复礼
- 克己慎行
- 利己损人
- 量己审分
- 露己扬才
- 昧己瞒心
- 人己一视
- 啬己奉公
- 舍己从人
- 舍己就人
- 舍己为公
- 舍己为人
- 舍己芸人
- 审己度人
- 损己利人
- 推己及人
- 推己及物
- 枉己正人
- 小己得失
- 行己有耻
- 虚己以听
- 虚己受人
- 扬己露才
- 一己之见
- 一己之私
- 以己度人
- 有己无人
- 正己守道
- 知己之遇
- 知己知彼
- 尊己卑人
第三个字为"守"的成语
- 知白守黑
- 安分守己
- 安常守分
- 安常守故
- 安分守已
- 安份守己
- 安贫守道
- 熬更守夜
- 熬清守淡
- 熬清守谈
- 保残守缺
- 抱残守缺
- 抱残守阙
- 抱诚守真
- 抱令守律
- 持盈守成
- 待时守分
- 待兔守株
- 封己守残
- 奉公守法
- 甘贫守分
- 恭默守静
- 归正守丘
- 黄人守日
- 魂不守舍
- 魂不守宅
- 居官守法
- 拘俗守常
- 神不守舍
- 循涂守辙
- 循途守辙
- 因陋守旧
- 因循守旧
- 正己守道
- 知雄守雌
- 知荣守辱
- 织白守黑
第四个字为"道"的成语
- 热肠古道
- 安贫乐道
- 安贫守道
- 暴虐无道
- 卑不足道
- 悲声载道
- 兵行诡道
- 不可胜道
- 蚕丛鸟道
- 惨无人道
- 豺狼当道
- 豺狼横道
- 打家截道
- 大逆不道
- 大逆无道
- 盗亦有道
- 独行其道
- 饿莩载道
- 饿殍载道
- 饿殍满道
- 反经合道
- 逢山开道
- 夫子自道
- 甘贫乐道
- 躬耕乐道
- 横行霸道
- 狐媚魇道
- 壶浆塞道
- 胡说乱道
- 胡言乱道
- 胡说八道
- 胡说白道
- 胡诌乱道
- 荒淫无道
- 昏庸无道
- 假眉三道
- 津津乐道
- 经邦论道
- 就正有道
- 卷甲倍道
- 绝口不道
- 开锣喝道
- 康庄大道
- 孔孟之道
- 口碑载道
- 老罴当道
- 离经叛道
- 离经畔道
- 妙言要道
- 渺不足道
- 明公正道
- 明堂正道
- 鸣锣喝道
- 鸣锣开道
- 能说惯道
- 能说会道
- 贫而乐道
- 旁门外道
- 旁门小道
- 旁门邪道
- 旁门左道
- 轻车熟道
- 清宫除道
- 求志达道
- 神眉鬼道
- 神谋魔道
- 生财有道
- 生财之道
- 束装就道
- 颂声载道
- 四至八道
- 替天行道
- 天公地道
- 同日而道
- 头头是道
- 途途是道
- 歪门邪道
- 微不足道
- 文武之道
- 文以载道
- 霞光万道
- 邪魔怪道
- 邪魔歪道
- 邪魔外道
- 邪门歪道
- 羊肠鸟道
- 羊肠小道
- 阳关大道
- 养生之道
- 要言妙道
- 一反其道
- 遗风古道
- 怨声载道
- 正己守道
- 正明公道
- 中庸之道
- 重逆无道
- 尊师贵道
- 尊师重道
- 坐而论道
正己守道相关推荐
成语"正己守道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正己守道"逐字解释参考
zhèng①不偏;不斜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惧谗邪,则思~身以黜恶。”②正常;正当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今天时顺~,死者尚稀。”③规律;道理。《张衡传》:“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~。”④公正;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邪曲之害公也,方~之不容也。”⑤作为主体的,与“副”相对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而十四司~副郎好事者。”⑥恰好;正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便利此月内,六合~相应。”⑦表示状态的持续、动作的进行。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~单。”zhēng正月,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~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ǐ①自己。《谋攻》:“知彼知~,百战不殆。”②天干的第六位。也用作次序的第六。《察传》:“晋师~亥过河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ǒu①防守;守卫。《过秦论》:“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~藩篱。”②守候;看守。《五蠹》:“~株,冀复得兔。”③守住;保持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岂取之易~之难乎?”④遵守;奉行。《察今》:“~法而弗变则悖。”⑤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村南有夫妇~贫者。”⑥操守;节操。《易·系辞》:“失其~者辞守屈。”⑦官名,也称太守,秦朝郡的最高长官。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。《雁荡山》:“谢灵运为永嘉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ào①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呼尔而与之,行~之人弗受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~不通。”【又】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“从郦山下,~芷阳间行。”《后序》:“~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②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~也。”③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~也,进乎技矣。”④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“闻~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⑤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伐无~,诛暴秦。”⑥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~。”⑦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为外人~好。”⑧通“导”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⑨通“导”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~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~。”⑩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以凤庐~奉檄守御。”⑾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~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”⑿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还~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”⒀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凡治乱之情,皆~上始。”⒁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“一~月光横忱前。”【道心】⒈犹言道德观念。⒉悟道之心。【道学】⒈道家的学说。⒉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【道眼】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【道义】⒈道德和义理。⒉道德和正义。【道艺】学问与技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