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忧形于色 > 忧形于色的成语解释

忧形于色

读音(发音): yōu xíng yú sè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:表现。忧虑的心情在脸上表现出来。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旧唐书·五行志》:“四年六月,天下旱,蝗食田,祷祈无效,上忧形于色。”

示例: 每谈及世变,辄~,卒抑郁以终。 ★《清史稿·宋维峻传》

忧形于色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忧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形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于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色"的成语

忧形于色相关推荐

成语"忧形于色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忧形于色"逐字解释参考

yōu①忧虑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居庙堂之高则~其。”②让人忧虑的事情。《论语》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~。”【忧愤】忧愁愤懑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xíng①形体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既自以心为~役,奚惆怅而独悲。”②容貌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颜色憔悴,~容枯槁。”③形象;形状。《订鬼》:“泄于目,目见其~。”④形势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则荆吴之势强,鼎足之~成矣。”⑤表露;表现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往借,不与,归而~诸梦。”⑥表现出的现象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不为者与不能者之~,何以异?”⑦对比。《老子》:“难易相成,长短相~。”【形容】⒈形体容貌;神色。⒉描摹;描述。【形质】⒈肉体;躯壳。⒉身材相貌。⒊才能与气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ú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sè①脸色;表情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举欣欣然有喜~。”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之~少解。”②女色;美貌的妇女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“耳目极声~之好。”《柳毅传》:“毅怪视之,乃殊~也。”③容貌。《琵琶行》:“年长~衰,委身为贾人妇。”④色彩;颜色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秋水共长天一~。”⑤天色;景色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两峰秀~,俱可手揽。”⑥种这类。《北史·长孙道生传》:“客内无此~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